宜兴教育云

宜兴市潘汉年幼儿园

>学校首页>学校名片>学校文章>内容详情

走进自然,幼儿园科学活动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 2024-10-14 08:55 发布单位: 宜兴市潘汉年幼儿园 浏览量: 690 【公开】

亲近自然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可以从自然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尤其针对性小班幼儿来说,他们对于很多抽象的概念理解不足,需要从自然中增强感官,通过自然资源丰富的幼儿园教学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幼儿教育要注重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教育活动,增强对自然界万物的认知,以自然为友,以万物为师,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有助于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潜能,能够自主探索问题的答案。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幼儿园探索自然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提出提升自然资源在幼儿探究活动的应用策略,旨在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自然资源;生活教育;探究性活动

 

“双”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已经有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各个阶段的教育理念已逐步渗入了学生为主体的思维。在“双减”政策的执行标准下,幼儿教育也受到启发,需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培养小班幼儿自主学习的态度,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随着幼儿园教育的不断改革,幼儿园教育愈加重要,在幼儿发展指南中,明确的表达了小班幼儿教育要贴合实际生活,要注重自然资源和本土教育等科学教育资源的运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在探究活动中提高对世间万物的感官体验,由此获得新的知识体系,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在《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提出进行幼儿自然科学知识探索,是一种有助于培养幼儿主动探索、自主思考、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同时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动力,促进了幼儿的创新思维,对提高幼儿的自学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建立幼儿自信心和提高学习效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幼儿园自然科学探索活动,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能动性,培养幼儿的自主思维能力,大自然为幼儿教育注入了新的教育源泉,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以万物为师,挖掘大自然的知识奥秘,在探究活动中感受科学的魅力,能够极大地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有助于学前教育改革的发展。

一、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探索自然科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对自然知识的探索属于开放性的幼儿授课模式,在开发思维的引导下,小班幼儿各抒己见,积极进行问题的总结与反思,在愉快的讨论氛围中提升自身对自然知识的把握,比如在探索蚯蚓的生活环境的时候,有的小班幼儿提出蚯蚓生活在水缸里,幼儿表达蚯蚓生活在花盆里,最后在讨论中总结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地方。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以其更好的获得感悟科学的魅力,培养对幼儿科学知识的兴趣。在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下,万物是最好的老师,小班幼儿需要走进自然,感悟自然,在探索和体验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带领小班幼儿走进自然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不仅仅能够启发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科学,构建探究性学习体系,还为幼儿的科学素养提高提供了新的条件。大自然隐藏着浓厚的科学知识,与自然为友,以万物为师能够极大地提升小班幼儿对自然界的好奇心,让小班幼儿在有趣的自然环境中,激发自主探索的热情,提高问题的解决能力。比如为了深化小班幼儿对自然生命的解读,从自然界收集各种类型的蚯蚓进行培养,让小班幼儿观察蚯蚓的生长变化。当遇到蚯蚓死亡了,小班幼儿们积极讨论死亡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是没有空气,由此小班幼儿可以感知隔绝空气,生命是没办法维系的。带领小班幼儿走进大自然,探索万物的奥秘,可以有效的培养小班幼儿的团结合作精神,在小班幼儿探索自然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幼儿之间相互团结帮助,共同完成探索任务,有助于培养小班幼儿的团结合作精神。陶行知教育思想认为学前教育需要解放小班幼儿的学习空间,让他们深入接触大自然中的奥秘世界,启发小班幼儿的悟性,培养小班幼儿的美感,学会尊重自然科学教育,通过小班幼儿真切的感官体验,积极的获得知识,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

二、推进小班幼儿走进自然,以万物为师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途径

小班幼儿教育要注重发现和保护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利用幼儿和自然生命接触的机会,引导幼儿积极地进行观察、操作或者实验等,使幼儿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态度。

(一)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自然资源

走进自然活动的本质意义就是理论联系实践,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需要坚持“生本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挖掘自然资源。幼儿园教师需要注重科学活动开展要贴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由此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积极的进行观察探究。比如观察蝌蚪变青蛙的活动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蝌蚪的生长过程,提高幼儿对自然生命的敬畏,还可以通过“寻找动物的脚印”活动,引导幼儿通过连线活动,将脚印和对应的动物联系起来。通过挖掘生活中的自然资源,既能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升幼儿的动手探究能力。

在幼小衔接视域下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教师要注意克制自己“先入为主”的行为,要以开放的态度来看待幼儿,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明白小班幼儿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包容幼儿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小错误,给予幼儿自由发展个性的机会。同时,幼儿教师要培养乐于观察的品质,让观察成为一种兴趣。当然,这种观察要建立在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兴趣的条件上。在此基础上科学的观察幼儿,探索幼儿的内心需求。教师理解幼儿的同时也在进行着自我的人格重塑,通过观察幼儿,教师可以理解、有效回应幼儿,幼儿也会在教师的理解中健康成长

(二)通过自然科学资源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小班幼儿对世间万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很多的幼儿会经常问我是怎么来的,蔬菜怎么长大的等自然科学问题,所以幼儿教师可以利用自然资源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将幼儿进行分组,组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并将有生命的物体记录下来,通过自然科学游戏的模式,激发幼儿探索热情,加深了幼儿对生命特征的理解。比如幼儿教师可以诱导幼儿观察蚯蚓的生长过程,蚯蚓的个体形状特征等。在春天蚕豆发芽了,长出了鲜嫩的小叶子,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种植蚕豆的地方,分不同的时期让幼儿观察到蚕豆的变化。还可以观察蚕豆的颜色,了解蚕豆的种植技巧,如何进行浇水和施肥,由此引导幼儿对生命特征的理解,提高幼儿对大自然万物生长科学知识的兴趣。

“体验可以开启我们的理解力,恢复一种具体化的认知感”。师幼之间的共情离不开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理解,而感同身受的体验可以加深理解的程度,从而使教师摆脱猜测与想象,拥有更具体化的认知即对幼儿真正的理能力。能够真正理解幼儿的教师,在遇到问题时,会去体验小班幼儿的内心情感并渴望与之共情,而非以自己的体验代替小班幼儿的体验,凭借猜测去解决问题。这并不是要求教师在以后处理问题时要抛弃自己的所有体验,而是先放自己的体验,去感知、理解小班幼儿,把幼儿的想法纳入我们的认知图式中,辩证的思考,找到平衡。也就是说教师要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去判断,把自己禁锢在自己的思想中,而是去体验幼儿的情绪情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解决题。

(三)制定观察计划,提高幼儿科学活动的观察分析能力

陶行知思想提出教学做合一。作为小班幼儿教师,需要指定观察计划,对小班幼儿美走进自然活动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幼儿的个性和情感表达,以期更好的指导小班幼儿进行自然科学知识的辅导。在准备观察阶段,要选择小班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实施观察活动,比如秋天来了,树叶的颜色、形状的变化,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观察;在实施观察的过程中,要求每个幼儿选择一片树叶,让幼儿介绍秋天的树叶的变化,通过幼儿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在整理总结阶段,教师需要和小班幼儿进行沟通交流,将小班幼儿的感官体验进行总结,给小班幼儿传输新的知识体系,提升小班幼儿的科学认知。观察在不同的阶段要选择不同的观察活动,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增加新的探究内容,及时捕捉小班幼儿的兴趣,提高小班幼儿的科学素养。

观察应渗透在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小班幼儿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一名拥有高共情能力的小班幼儿教师应善于发现每个小班幼儿的性格特点和个别差异,并对其了然于心,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因素。同时,“观察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小品质,比如耐心”。[15]耐心是小班幼儿教师必不可少的品质,如果一名教师缺乏耐心,那么还未细致地观察到事件的全貌,偏会迫不及待地对小班幼儿评头论足,这便会抹黑教师在小班幼儿心中的形象,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实施。

(四)家园合作,促进自然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

小班幼儿园阶段,家园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模式,小班幼儿园和家庭是小班幼儿接触的主要主体,也是教育的主要执行者,要从小班幼儿的全面发展来看,去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小班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热情,小班幼儿对大自然充满兴趣,才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家长要注重引导小班幼儿,配合小班幼儿园的活动,共同为小班幼儿的发展作出努力。比如小班幼儿园可以组织“家园携手,共探自然奥秘”的活动,邀请家长陪同小班幼儿一起观察小草冲破土壤的景象,感悟花开季节的魅力。还可以在植树节之际,邀请家长和幼儿参与“世界是我家,绿化靠大家”的活动,有小班幼儿感受到个体在维护自然、保护大自然方面的责任,提高幼儿的探究意识。家长要注重和幼儿园保持统一的教育理念,能够按照科学的教育观念引导幼儿,让幼儿意识到幼儿园活动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可以带领幼儿走进自然,感悟自然,在科学的讲解过程中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在进入幼儿园后能够适应幼儿园的活动安排。

科学课是实践性课程,教师要坚持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的理念,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小学生的科学教育应该积极走出学校,走出这个狭窄空间。但目前我国对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还基本属于探索时期,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发水平有待提升。学校应该与家庭、社区办事处建立长期联系,学校领导和家庭、社区人员应经常沟通,了解想法,听取意见,深入合作。结合科学教育的需要,制定科学课的教学计划,要对活动效果进行交流反思。

 

结论

双减背景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一个很重要的助力点,因此,怎样做好幼小衔接,使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开展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在全面提升幼小衔接开展效果的重要时期,要深入的挖掘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前瞻性的提出完善对策,才能够使小班幼儿平衡地度过这个阶段,逐渐适应小学的环境和生活,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科学探究活动能够满足小班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增强小班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升对大自然生命的敬畏之心,感悟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在小班幼儿阶段,引导小班幼儿走进大自然,以万物为师为师,能够提高小班幼儿的审美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小班幼儿园教师要强化对自然观察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分析,通过探究性活动的指导,提高幼儿对自然界事物的生动感知,对色系搭配的情感表达。幼儿教师要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观念和专业素养,做幼儿思维模式的启蒙者。

 

参考文献

[1]朱瑶瑶.珍视孩子的好奇心——浅谈对幼儿进行自然科学启蒙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20(11):185.

[2]罗爱萍.巧用自然角提升幼儿科学探究素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07):153.

[3]范玉华.初探幼儿亲自然科学活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6):121.

[4]庞臣雁.巧用自然资源,助推幼儿科学探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06):193.

[5]仇晶晶.开展科学亲验活动,提高幼儿探索能力[J].当代家庭教育,2019(15):33.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