屺亭中学 周徐勇
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师生身心健康安全管理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它不仅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更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础保障。近年来,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化、学业与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使得师生在身体和心理层面面临诸多挑战,校园内突发疾病、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这些情况深刻表明,加强师生身心健康安全管理刻不容缓,它关乎每一位师生的幸福成长,也影响着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教职工身心健康安全管理做到:
1、定期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每学期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健康专家来校举办讲座,内容涵盖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常见心理问题及表现(如职业倦怠、压力应对、情绪管理等)、心理调适方法等。
2、设立校内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设备和舒适的咨询环境,安排固定的咨询时间,由校内具有心理咨询资质的教师或外聘心理咨询师为有需要的教职工提供一对一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
3、定期组织教师团队建设活动,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团队建设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如户外拓展、文化活动、手工制作等,通过团队合作游戏、互动交流等环节,增强教师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协作能力,缓解工作压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4、建立教师心理档案,对每位教师的基本信息、心理测试结果、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情况、心理辅导记录等进行详细记录,形成教师心理档案。定期对教师心理档案进行更新,及时记录教师新的心理状况、参加新活动的情况等,确保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评估,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试、个别访谈等方式对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教师的心理压力水平、情绪状态、自我调适能力等情况。谈话时填写好《教职工身心健康评估记录表》,发现因身心问题不适宜工作的教师,要上报学校,必要时对其劝离岗位进行,暂停工作进行休假治疗。
学生身心健康安全管理做到:
1、书记、校长负责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牵头组建“润心”工作专班,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
2、教学分管领导负责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课时、内容和考核“四落实”工作;后勤分管领导负责建设和配备符合标准的心理辅导室;德育分管领导负责校级关爱学生帮扶工作和重点关爱学生转介工作。
3、德育领导负责组织学生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定期指导班主任上好“润心”班会;定期组织召开帮扶工作会议,协调年级主任、心理专职教师、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学生心理委员等多方力量做好校级关爱学生帮扶工作。
4、共青团、少先队负责人在德育领导的指导下,组织和开展活跃师生身心的团体活动,积极做好校级关爱学生帮扶工作。
5、心理辅导室负责人做好全校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和管理工作,组织专兼职心理教师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和关爱工作,指导班主任做好班级关爱学生帮扶工作。
6、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身心发展和关爱学生帮扶工作,上好“润心”班会,落实好“15301”安全教育,与学生、任课教师、家长保持经常性沟通,了解和掌握全班学生健康成长动态。
7、任课教师负责本人课堂教学期间学生健康成长工作,协助班主任开展“润心”工作,以“首遇负责制”意识及时教育引导学生。
8、建立特殊学生管理网络,通过前期摸排,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利用学校学校、社区、家长“三位一体”管理模式,采用家庭走访、社区介入和警方诫勉等方式,帮助特殊学生走出困境。
师生身心健康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协同发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护体系。从健康监测预警到教育支持服务,从环境营造到制度保障,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唯有以细致入微的关怀、科学严谨的管理、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为师生筑牢身心健康的坚实防线,让校园真正成为充满阳光与温暖的成长乐园,为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