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云

高塍镇中心幼儿园

>学校首页>安全保健>健康宣教>内容详情

应急救护 “救”在身边

发布时间: 2023-04-10 11:53 发布单位: 高塍镇中心幼儿园 浏览量: 1482 【公开】
图片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伤害不可避免,“赢得时间就是留住生命”。为了让老师了解自救,互救知识,掌握急救技能、增强安全意识,使师生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采取正确、有效的急救措施2023330午,我园特邀请宜兴市高塍镇社区卫生汤梦菊科长李晴医生为我园教师进行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培训。图片
图片

理论讲座--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
     汤科长通过形式生动,通俗易懂的讲座,帮助老师了解了成人与幼儿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的应急救护知识然后以现场演示的方式,利用人体模型详细讲授了如何判断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心肺复苏的指征、操作步骤、救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评估复苏成功的指征等要领。通过实践操作,全过程演示心肺复苏的急救和海姆立克急救法,手把手指导大家学习演练,现场学习氛围热烈,取得了良好效果。图片图片

实际操作-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
    老师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能积极互动并参与模拟演练,汤老师一一耐心地给予指导,及时纠正急救误区。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急救小知识


NO.1
心脏复苏术


   心肺复苏术简称CPR,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是为了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
1.判断意识*儿童(1岁至7岁):拍打双肩,呼唤:“喂!您怎么了?” *婴儿(年龄<1岁):拍打脚底板 *如无反应,为意识丧失确定患者意识,注意轻拍重呼。
图片

图片
2.检查呼吸

判断呼吸:6秒



图片



无呼吸,呼叫帮助拨打急救电话120。图片
图片3.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
判断搏动:6秒图片婴儿:触摸肱动脉。图片儿童:触摸颈动脉或者股动脉。图片
图片
4.心肺复苏步骤——胸外按压

(1)按压部位:找准患儿两乳头连线中点部位(胸骨中下段),用一手掌根部紧贴患者胸骨,另一只手叠放在该手上,十指交叉,双臂伸直,且双臂位于患者胸骨正上方,也可单掌操作。



图片(2)按压手法:1岁以下:双指按压法、 双拇指按压法。
图片1—8岁:单掌按压法图片(3)快速的按压:100-120次/分 儿童:至少为胸壁前后径的1/3,约5cm。婴儿:至少为胸壁前后径的1/3,约4cm。图片

图片
5.心肺复苏步骤——开放气道(A)

(1)仰头提颌法(无颈部损伤):左手置于患儿的前额发迹,向后施加压力,右手中指、食指托起下颌,向上向前托起, 使患儿头后仰,畅通气道。图片(2)推举下颌法(颈部损伤):双手从两侧托起患儿的双下颌,使头后仰,下颌骨前移,即可打开气道。图片
图片
6.心肺复苏步骤——人工呼吸(B)

施救者保持患儿气道开放后,用口唇严密的包住患儿的口唇,平稳向其口内吹气1秒。吹气后,松开捏患儿鼻子的手指,使其自然呼气,排出肺内气体。如果吹气有效,可观察到患儿胸部起伏,再进行第二次吹气,注意避免过度通气和漏气;以上步骤按照30:2的比例,重复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医护人员赶到,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为一个循环,每5个循环后,检查一次患儿呼吸以及心跳是否恢复。如旁边有其他人可交替进行心肺复苏操作,保证按压的频率和深度。
图片
7.判断复苏是否有效

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NO.2
海姆立克急救法

1.海姆立克法急救法的原理:利用冲击腹部——膈肌下软组织,被突然的冲击,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这股带有冲击性、方向性的长驱直入器官的气流,就能将堵住气管、喉部的硬物块等异物驱除,使人获救。图片
2.海姆立克法急救法的正确做法:成人”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步骤:用手做“剪刀--石头--布”方法确定位置。剪刀:手放在肚脐上方两横指的位置石头:一手握拳头,拳眼向内布:另一只手包裹住拳头,对腹部进行一个反复,快速,有力的向内向上的冲击,使突然形成的气流将异物冲出体外。图片
图片儿童异物卡喉导致窒息处理方法:   (1)用一只手托住儿童的头部和下颌,将儿童的面部朝下放在前臂。  (2)另外一只手的掌部在儿童肩胛骨的地方向下向前进行连续五次的排击。  (3)用两只手护住儿童的颈部,翻过来让儿童平躺在我们的手臂上。  (4)用另外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进行连续五次的胸外按压,直到儿童能够呼吸啼哭或者是咳嗽。图片图片

心得体会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本次培训活动,不仅让全体教职工获得专业急救知识,更掌握了自救、互救的急救技能。大家纷纷表示,作为非医护专业的人员来讲,通过此次培训,收获很大,一定会多加练习、熟练掌握,以便于更好地履行师者的初心使命,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