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教师阅读行动,搭建思想交流平台,8月28日,宜兴市培源实验小学以“重塑课堂:做学习的设计者”为主题,举办暑期读书交流活动。全体教职工齐聚一堂,在书页翻动的墨香里碰撞智慧火花,于思想交流中奔赴教育成长之约。
深度分享
分享环节,五位教师依次登台,以书籍为纽带,结合教育实践传递多元思考,可能从书中的某一章节、某一种学习模式切入,但最终都回归到对“教学作为一门设计科学”这一整体理念的深刻理解上。
徐老师在研读完《教学是一门设计科学》这本书后,从第八章“探究型学习”中获益匪浅。探究式课堂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需要更精心的设计:要预判孩子的认知难点,准备适切的资源支持,设计清晰的评价标准。探究式学习播下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对世界持续的好奇与热爱。让我们用智慧的设计点燃探究的火种,守护每个孩子眼中闪烁的星光。
许老师通过阅读对“教学” 二字的理解彻底跳出了传统框架。教师不再是单纯的 “知识传授者”,而是 “学习设计师”“引导者” 与 “支持者”。教师的核心任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特点,设计出能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恰到好处的帮助,而非直接给出答案。教师要进行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思考结论与证据的关系,而不是用简单的对或错对学生的理解进行判定。
周老师以书中劳里劳德提出的“学习循环圈”为理论支撑,服务于自身“小学数学高段数形结合思想应用”微课题研究。以五年级“分数的加减法”为例设计教学:用几何画板实现分数可视化以助概念理解,设基础到挑战的分层任务,借同伴互评与小组展示反馈,先教师示范再邀学生展示,通过变式练习巩固思维。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既掌握计算方法,又培养数形结合思想,更好的激发课堂活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梁老师在阅读《教学是一门设计科学》后,对体育课教学有了全新认知:以往认为体育课核心是“练”,把动作教标准即可,后意识到体育课是需精心设计的学习场。可以利用智能手环设计耐力跑课堂,让学生根据心率数据调整运动状态,使“练耐力”成为“看得见的挑战”。从“教动作”转向“构体验”,如将跳大绳设计为“闯关”游戏,降低难度,让孩子先获得“愿意试”的体验。
李老师意识到,以往过度注重技巧教学的方式不可取,美术课堂应让孩子在实践中享受创造乐趣。书中关于数字技术的内容打破了她的固有认知。她在校园风景写生课引入平板绘画软件,辅助学生创作,帮助孩子突破能力限制,激发更多创意。未来,李老师计划设计更多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让孩子在动手中提升美术能力,培养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让美术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的乐园。
总结赋能
活动最后,教科室主任许多多用三个关键词“转型”“赋能”“行动”总结自身感悟,她强调:学校也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大家,组织更多的研讨课、工作坊,为大家搭建分享设计成果、交流实践心得的平台,让大家共同构建培源小学“教学即设计”的新范式!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