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育从“平均分配”走向“看见每一个”,当课堂从“整齐划一”走向“灵动生成”,当孩子们在被关注中自在生长,小班化,便不只是规模的改变,而是理念的落地、品质的生长与使命的兑现。以“为每一个孩子设计教育”为初心,我们从这个秋天启程,奔赴更好的南小。
校长室牵头,教导处与骨干教师多轮共创校本方案,围绕课堂、课程、评价、管理等关键环节反复推演、逐条拆解任务、逐项明确路径。10月1日,特邀镇江市教师发展学院院长徐明来校论证方案可行性——专家建议“以课堂改革为基”,紧扣“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分层学习”三大要点,并提出“人人有问题,人人能发言,人人能讨论,人人能挑战,人人能联想,人人有担当”的“六个人人”,为南小小班化课堂确立了清晰坐标。经多轮修订,学校最终形成《宜兴市南漕小学推进小班化高品质学校建设校本实施方案(试行稿)》定稿,突出“先研究、再试点、再扩面、再固化”的节奏设计——以更科学的路径推进实施。
10月10日中午,以“以小见大,育未来”为主题的南漕小学小班化教学实施聚力会,像一正风把船帆鼓满:全体行政、一年级试点教师与家委会代表并肩而立,目送一校之志破浪启航;在张丽美教导对《宜兴市南漕小学推进小班化高品质学校建设校本实施方案(试行稿)》娓娓而谈的解读里,方向与路径次第明朗;在“小班化教学研究员”聘书庄重递交的掌声中,研究共同体结成稳固的桅杆;在教师代表周佳的铿锵表态,课堂温度与专业信念被点亮;在家长代表的真挚致辞里,家校协同化作同频的潮汐;而当校长杜鑫动员讲话,目标如灯塔、清单如航路、节奏如鼓点,注入“立马就办、久久为功”的推进力量。仪式并非终点,而是万物生长的号角:一年级率先以小见大,课堂里“自主—合作—分层”的学习节拍轻快而有序,走廊里作品展墙与学习角闪耀着童心的光泽,教师在巡回指导中与每一颗心灵相遇——从此刻起,小班化不只是一纸方案的承诺,更是日复一日的细致耕耘,是每一个孩子被看见、被成就的温柔证据。
3、畅想未来,全方位起航私人订制
我们把教室当作会呼吸的有机体:可移动桌椅围出“四人小岛”,一米巡回通道让目光与脚步都能抵达;墙面长出“语文角、数学角、科学角、艺术角、劳动角”的微型生态,黑板与展示墙成为会说话的“成长画布”,走廊化作流动的学习街区。空间不再是静止的容器,而是依学而变、随教而动的生成场,每一次仰望与俯身,都能找到恰到好处的距离。
课堂以“自主—合作—分层”为节拍,问题从“2个基础+1个提升+1个挑战”层层递进;“学科手势、即时反馈、星星激励”让每一次思考都有回响;“1+1结对、学科小课堂、家庭小清单”托举随迁与学困孩子稳步上行。师生在对话中相互点亮,知识在生成中持续发芽——课堂不再是答案的终点,而是探索的出发。
把真实情境铺成四时舞台:周周有“小达人”,让兴趣练成专长;月月有“项目季”,如“秋天的礼物”从观察到创造一路盛放;学期有“成果展”与“亲子全学科运动会”,把掌声交还努力,把参与交还每一个家庭。活动成为课程的延伸、品格的土壤,让孩子们在被看见中昂首,在被成就中发光。
教育是温度,更是定力;是路径,更是担当。南小以方案为帆、以课堂为桨、以学生为航标,沿着“个性化发展、精细化管理、系统性变革”的坐标系,扎实推进“三年节奏”,让小班化真正成为每个孩子可触可感、可成可优的成长场。我们笃行不怠:让小班化“走得稳、走得实、传得开、留得住”,以责任之光,照亮每一个正在生长的南小娃。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