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四季分明的古镇桃溪[1],在诗词书画间流淌,“二十四节气”的图卷沿途展开,一首小诗绽放着“春分”红杏闹枝头的春意,一张相片凝结着桃溪河畔的蒹葭“白露”,一曲小令传唱着梨花风起的“清明”,一幅题字书写着“立冬”寒窗好读书的精气神。这里是桃中人共同研学的诗词空间,在一路向美的风雅诗意中,亲近家乡自然风光,知晓时空节令更替,于春秋故事中博闻,在山川草木中成长,传承着质朴豪迈而又含蓄内秀的桃溪文脉。
霜降到,一齐倒
丨起丨
刘俊老师
FENG YA TAO XI
同学们,俗话说:寒露没青稻,霜降一齐倒。每年公历10月23日,一般是霜降的节气。此时你有没有发现天气渐冷,中国黄河流域一带出现初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霜降是秋季到冬季过渡的开始……
《秋菊正盛开》摄于张渚镇荷花寺[2]2020.10.17初二(3)班洪婧蕊
向上滑动阅览
今天正逢霜降,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
“火烧寒涧松为烬,霜降春林花委地。”霜降,露结为霜矣。此时,树叶枯黄,片片凋落。
江南民俗,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以御寒保暖,强筋壮骨。
古诗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经霜之后,枫叶转红。生命经历过风霜的考验,会更加艳丽,更加顽强。
霜染大地蕴生机,霜花晶莹写美丽,霜蕊绽放展志气,霜岚绵绵心洋溢,霜籁一片心细腻,霜夕幽幽书回忆。
《柿子红了》摄于张渚镇山货市场2020.10.16初二(4)班顾晨曦
那么,同学们眼中的霜降节气又是怎样的呢?
丨承丨
初二(3)班
黄淏
FENG YA TAO XI
(一)
《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初二(3)班 黄淏 书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霜降红枫》摄于张渚镇善卷芙蓉村石罗墩[3]2021.10.16初二(3)班黄淏
向上滑动阅览
题为“夜泊”,实际上只写“夜半”时分的景象与感受。“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写到这里,才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对愁眠”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象“伴”字外露。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我们从那个仿佛很客观的“对”字当中,似乎可以感觉到舟中的旅人和舟外的景物之间一种无言的交融和契合。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月下星火》摄于西渚横山水库2021.10.17初二(3)班黄淏
初二(4)班
王梓
FENG YA TAO XI
(二)
《咏廿四气诗 霜降九月中》
《咏廿四气诗 霜降九月中》 初二(4)班 王梓 画
这是唐代大诗人元稹的一首霜降节气诗。霜降降霜始(早霜),来年谷雨止(晚霜)。霜降的到来意味着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俗话讲“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造物肃杀,大地一片萧索。农谚则云: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倒。霜降节气,庄稼必须收割完毕。这样肃杀的季节,极易生发诗人的悲伤情绪。一个“悲”字,可作全诗诗眼,贯穿全诗。
《霜降》摄于张渚镇岭下 春之梦工作室陈成
向上滑动阅览
首联,风卷清云,是说霜降节气的一个特点。不但云清,连风也清。清风卷着清云而去,空天万里披上了早霜,整个天空一片清朗澄澈。天地之所以澄明,除了风卷清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小动物们都躲起来了,植物们也褪去碧绿的外衣,准备过冬。万物寂寂,一切都在为蛰伏做准备。这句也可视为对霜降三候之蛰虫咸俯的侧面写照。清风之下,是万物肃杀之悲,是悲的起因。
颔联,野外的豺狼陈列猎物,仿佛在祭拜月亮仙子般纯洁的菊花恰好遇到了重阳佳节。野豺祭月,说的是霜降三候中第一候——豺乃祭兽。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古人以为是野豺在祭月。仙菊,即菊花。“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花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颈联,秋天的景色,稀疏的草木,令人悲伤;鸿雁的鸣叫,遥远的故乡,令人追忆。疏木,这里指草木黄落之后的景象。草木黄落是霜降三候之一,此时大地上的树叶都纷纷枯黄掉落。
尾联,谁会知道一杯酒,就能使得百秋的惆怅去除殆尽呢。在这样百无聊赖,一片萧索,令人悲伤的深秋,不如满上一杯酒,暖暖身子,将所有的忧愁与烦恼都抛之脑后,去换得短暂的快乐与宁静吧。满目的秋色,令大诗人元稹都不能逃避悲伤的情绪,我们也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以从容不迫,宁静内敛的心态迎接霜降的到来。
——初二(4)王梓
初二(3)班 丁姜文 画
丨转丨
初二(4)班
孙思涵
FENG YA TAO XI
(一)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大雁南飞》摄于云湖 2021.10.16初二(4)班 孙思涵
向上滑动阅览
首联“九日”即九月九日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登高祭祖的古老节日。首联写远景,重阳登高,楼台高耸,俯瞰远望,远处树木苍苍莽莽,反而显得低小,衬托出楼宇之高。
颔联写近景湖光山色,高耸的县衙楼台西面,山色青翠,游人如织,烟雾缭绕,草木茂密,郁郁葱葱,一派优美的登高出游图。
颈联写景抒情,霜降节气以后,天气变凉,大雁南归,空中鸣叫,声声哀切,深秋景物令人联想到冬季即将来临,这让羁旅之人顿时引起思乡之情,不由得对前途产生迷茫困惑之意。
尾联抒情,表达感激之情,诗人夸誉李明府风格高雅,犹如陶渊明,无需派白衣送酒,亲自携带,招待友朋,把酒言欢,共度重阳登高节。
这首诗诗人用浅显简洁的词语,勾勒出一幅重阳节登高远望把酒言欢的图画,措辞精炼,状物精妙,诗中有画,画中传情,尤其是“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一句,更使得画面意境深邃悠远,堪称佳作。
—— 初二(4)班孙思涵
初二(3)班
张紫涵
FENG YA TAO XI
(二)
《蒹葭》
《蒹葭》 初二(3)班 张紫涵 书
摄影:张渚镇善卷村:初二(3)班张紫涵
向上滑动阅览
《蒹葭》描绘了一场浪漫悠久的寻找。这是一场迷失却又坚定的旅程,寻找心的故乡。待最后,佳人如梦不可考,寻找成了唯一。谁也不知道,他所寻伊人是何,只道那时秋风细润,芦苇摇曳,那个孤独的追寻者,正一如既往在苦苦地穿梭。穿梭,向芦苇深处漫溯,没有方向的溯游。“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分明似近在咫尺,转瞬便如流光从眼前不见。他在白茫茫的芦苇丛中踽踽前行,他在恍惚里徘徊不定。那伊人似花非花,如雾非雾,有时在水一方,仿佛只跨越一步便可靠近,俟其接近,佳人又远在水之滨,不可停息,呼唤在耳畔响起……
霜降了,天冷了,白露成霜了。薄薄的白霜冰冻不住我对你的热情,降低不了我的思念,阻挡不了我的问候。
——初二(3)班张紫涵
初二(4)班
杨月紫萱
FENG YA TAO XI
《城南路》 初二(4)班 管苗丞 书
向上滑动阅览
苏轼把傲霜盛开的芙蓉称为“拒霜花”。霜降过后,万木凋零,遍地金黄,霜侵露凌,生机全无,而唯有木芙蓉凌霜盛开。宋代诗人陆游在《拒霜》诗中写道:“满庭黄叶舞西风,天地方收肃杀功。何事独蒙青女力,墙头催放数苞红。”宋代诗人范成大在《菩萨蛮·木芙蓉》一词中说:“冰明玉润天然色,凄凉拚作西风客。不肯嫁东风,殷勤霜露中。”诗人抓住木芙蓉的美艳和开在秋天的两个特色,吟咏木芙蓉丽质天成,形容其如冰一样明净无瑕,似玉一般润泽生辉,赞其孤芳高雅。
现代的人们忙碌一个白天,在美丽的夜晚,谈心聊天,休闲游乐,舒缓情绪,又在寻找生命的另一层意义了。天空散发着悠闲、和谐和快乐的氛围。现代人追求的生活,不正是这种意义和品位吗?
——初二(4)班杨月紫萱
丨合丨
刘俊老师
FENG YA TAO XI
感谢同学们的分享,通过霜降节气的研学活动,我们读到了苏轼《浣溪沙》中的“霜鬓不须催我老,杏花依旧驻君颜”字里行间凝聚着对世事沧桑的许多体验;读到隋朝败亡皇帝杨广的“霜霰落兮山谷寒,木叶下兮丘壑残。”透射着许多无奈和凄凉。
今天又到了霜降日,冬天真的来了!但是看看院子里的天,还是那么清爽,朝霞的神秘的曦光是那么的清新,吸一口六腑似被冲洗过凉爽。于是忽然对于霜降的凉薄又觉得没什么了。
涟涟秋波,难比我的深情,绵绵秋叶,难度我的思念,寒意秋风,吹不去陈年的眷恋,丝丝祝福,送来我真挚的爱恋,霜降到来,幸福伴你潇洒笑,温暖寄来,帮你度过寒冷萧瑟秋风哀!
结合同学们的自评互评,老师为本次活动打了分,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活动中, 能加强“译、赏、悟”,提升语言审美力。愿你霜降时节,乘着回忆的美丽,把志气洋溢,把细腻感悟,把生机展露。
后 记
FENG YA TAO XI
[1]桃溪,古称“张溪”,因上游两岸遍植桃花,又得名“桃溪”。穿镇而过,是张渚人民的母亲河。唐代诗人陆希声隐居宜兴时游桃溪,留下“芳草霏霏遍地齐,桃花脉脉自 成溪”之名句。宋代苏轼,岳飞均先后临桃溪访故旧,并留诗文。桃花溪上,自古为诗文 鼎盛之地。
[2]荷花寺,位于张渚镇南门村官塘,大贤岭脚下,距镇区二三公里,向西去三四公里即为云湖大觉寺。据有关资料记载,荷花寺建于明嘉靖初年(1522年),一度香火鼎盛。清嘉靖年间(1796--1820年)该寺重建,因寺前广植荷花而得名“荷花寺”,如今该地已扩展成红山坞风景区,成为网红打卡之地。
[3]石罗墩,位于张渚镇芙蓉村,当地芙蓉山中到处都是太湖石,远看似一座石墩,因村在墩旁,又有一条石路通山下,故名石路墩。后因“路”与“罗”谐音,逐步改名为石罗墩。石罗墩山清水秀,层峦叠嶂,一到映山红开放时,游人如织,都拍照留影。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