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亭位于学校“承云湖”最西端,建筑为传统的古建四角亭,着色也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元素朱红色。
亭子入口面西,南北两侧有立柱相对,立柱上刻有楹联。南侧上联书为“巍巍铜峰腾蛟起凤掩苍翠”,北侧下联书为“青青子衿含英咀华学必成”。上联巧妙纳入了宜兴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宜兴有峰铜官山,主峰海拔527米,是苏南第二高峰(第一峰宜兴黄塔顶),巍峨屹立城区西南,天朗气清之日,可在学校“产教融合园”的绿地高点赏铜峰落日;“腾蛟起凤”则遥指宜兴历史名人周处(魏晋时期)斩蛟故事,蕴含了厚重的历史与对美好品德的颂扬。下联“青青子衿”语出《诗经·郑风》,青色的衿是指汉民族服饰,旧时指读书人,曾在曹操的《短歌行》中引申为有才之士,可见下联满满寄予着学校对所有学生学有所成的期待。所以,亭子名为“凌云亭”,可说有三妙:一是以亭寄语代代学子,心有凌云壮志方可成为栋梁之才;二是相应眼前碧波潋滟的承云湖景,呼应历史厚重的承云湖名;三是暗合地理方位,学校位居宜兴城区东南龙背山麓,古传此地为南龙王背脊所化,是宜兴老百姓心目中的风水宝地,龙云自古相应,“云”为“龙”的隐性存在,“龙”是“云”的显性表征。
亭子西侧一面,修有可供休憩的美人靠,备受学校师生的喜爱,一年四季都人气旺盛:春可邀友相坐,观两岸百花盛开,依栏喂食水中锦鲤;夏可亭间纳凉,绿竹可养眼,可悦耳,可修心;秋季更是湖水清澈,四周太湖石环绕,黄金槐、红叶枫倒映水中,色彩斑斓美如油画;冬天最妙的是晨起观雾,立在亭间,远眺湖面,白雾弥漫,渺渺茫茫,两岸竹林树丛若隐若现,又似一副淡雅水墨,如果再遇上一夜皑皑白雪,那就有了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名篇《湖心亭看雪》的意境了。
如今,凌云亭已经不再是单一的风景构成,也被打造为学校文化展演、德育活动的胜地之一,茶艺表演、经典诵读、视频取景……“凌云亭”以其传统建筑的典雅、傍水竹绕的清雅、透视取景的澹雅而成为师生开展活动时的首选之地,而师生们丰富多彩的活动也赋予了“凌云亭”青春的活力、时代的气息,衍生出景观绵绵不息的场所精神和场所魅力。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