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云

宜兴教育信息网

>网站首页>校园之风>内容详情

【全科阅读▪乡土宜兴】探寻宜兴乌米饭、紫砂壶的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 2022-07-05 08:36 投稿单位: 宜兴市城西小学 浏览量: 2957 【公开】



全科阅读,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其意义十分重要。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既要有泛读,更需要一个好的切入点进行专项阅读。不同学科,都可以结合学科特点与培养目标,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   

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宜兴市城西小学以乡土阅读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们在阅读中领略宜兴的民俗风情,了解世界的丰富多彩。


图片

☆ 宜兴乌米饭 ☆

陈洁老师结合阅读文本,向同学们介绍了宜兴乌米饭的制作方式以及传说。

图片
图片
图片


/////////

乌米饭在宜兴历史悠久,代代相传。宜兴乌米饭,在2007年被列为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片


在乌米饭众多的传说中,流传最广的是“目连救母”孝子饭。学生们通过视频了解了这个古老的传说:一位名叫目连的孝子为坐牢的母亲送饭,而饭总被饿鬼狱卒抢吃一空。目连就想方设法用乌饭草头把米染黑,烧成乌黑的米饭送给母亲吃。饿鬼狱卒们见到乌饭也不再争抢,而目连的母亲总算吃上了饱饭,目连也最终救母亲脱离了苦海。为了褒扬目连的一片孝心,民间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家家都吃乌饭,并一直流传至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宜兴,不说厚重历史和秀山丽水,一碗软糯的乌米饭,足以让人产生一尝为快的念想。它不是餐饮里的贵族,它是食中的地气和乡土。它透出了宜兴人回归自然的本真乡愁,也蕴含着宜兴人热情待客的柔情蜜意。



图片

☆ 宜兴紫砂壶 ☆


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紫砂壶,始于明代正德年间,尤以宜兴紫砂壶最为出名。宜兴紫砂壶是一种典型的手工艺陶器,是中国陶瓷艺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周雪旦老师通过乡土阅读,向学生们介绍了宜兴紫砂壶,带学生们了解了宜兴紫砂壶的制作工艺与历史文化,领略了这种茶器的特殊魅力。

图片



图片


爱喝茶的人,手上不能没有一把紫砂壶。正可谓茶器是茶的居室,不论是茶叶静卧于茶罐,还是泡化于紫砂壶,茶器如华衣装点美人,可以焕发茶的魅力。

紫砂壶烧制的原料为泥土,紫砂壶泥分为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可以烧制紫砂壶的泥一般深藏于岩石层下且分布于甲泥的泥层之间,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

宜兴紫砂壶的造型千变万化,其造型采用全手工的拍打镶接技法制作的,这种成型工艺与世界各地陶器成型方法都不相同。学生们看着师傅手中的紫砂泥料经过拍打镶接一点点从泥料成型,个个惊叹不已。

图片


学生们在了解了一些养壶的知识以后,更是若有所悟。正如书中所讲:养壶如养性,过程是漫长的,养壶的同时你的心境也许会潜移默化,如同读好书,交良友,心有所思,若有所悟,你的心态也会跟着养壶的乐趣有所改变,所谓壶里乾坤大,养壶养心,养身养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长期以来,学生们的阅读只是针对于语文学科,而丢掉了与世界相关的更加丰富多彩的部分。乡土阅读活动有效解决了阅读局限于语文这一学科的偏颇,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拓宽语文阅读内涵的条件,还能带他们领略宜兴本地的风土人情,感受宜兴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

图片
图片

撰稿:周雪旦

编辑:周雪旦

审核:景    华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