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云

宜兴教育信息网

>网站首页>校园之风>内容详情

聚焦科学教学研讨,共探教育新路径——宜兴市张渚小学开展2025年宜兴市名师工作室领航活动(小学科学)

发布时间: 2025-06-20 09:20 投稿单位: 宜兴市张渚小学 浏览量: 27 【公开】

为充分展示宜兴市名师工作室三年来的建设成效,有效促进名师工作室的高质量建设和科学发展,积极推广名师工作室在教育教学指导、帮助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发挥名师及名师工作室的智慧引领作用,一场精彩纷呈的教学交流活动在宜兴市张渚小学有序开展。活动涵盖课堂教学展示、评课议课、主题研讨及活动总结等多个环节。

课堂风采:思维碰撞,启迪新知

IMG_258

IMG_259

活动伊始,三位教师带来了风格各异却同样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宜兴市湖滨实验小学丁永祥老师在《怎样做自然笔记》课堂上,以生动的引导方式,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观察与记录的世界。他巧妙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从自然笔记的基本要素,到如何捕捉自然瞬间并转化为文字与图画记录,层层递进,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掌握自然笔记的方法与技巧。

IMG_260

IMG_261

宜兴市悲鸿实验小学浦苏老师的《像工程师那样——做个风向标》课堂,则充满了工程技术实践的魅力。课堂上,浦老师模拟工程师的工作场景,引导学生从认识风向标的原理出发,通过小组协作设计、制作风向标。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不仅加深了对科学原理的理解,还锻炼了团队协作与创新实践能力。

IMG_262

IMG_263

宜兴市广汇实验小学于良刚老师的《斜坡的启示》课堂,通过有趣的实验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斜坡这一简单机械的探索欲望。于老师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观察物体在斜坡上的运动状态,分析斜坡角度、长度等因素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直观的实验体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与探究精神。

深度研讨:交流互鉴,共促提升

IMG_265

IMG_266

IMG_267

IMG_268

课堂教学展示后,由刘君丽老师主持评课、议课环节。谈梅芬、谢云、曹燕琴老师进行评课,既肯定了三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如教学环节设计的逻辑性、对学生思维的启发等,也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为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了思路。

IMG_269

随后在各分会场开展的主题研讨环节,将活动推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史瑞娣工作室全体成员围绕“关注学生科学思维,突破工程技术边界”主题进行研讨,成员们探讨如何在科学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以及打破工程技术教学的传统局限。大家分享了各自在教学中的经验与困惑,探讨了跨学科融合、项目式学习等创新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应用。

IMG_270

勇辉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围绕“做自然笔记,世界从此不同”主题进行研讨,聚焦自然笔记这一独特的教学形式。成员们交流了自然笔记在培养学生观察力、审美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记录自然,让自然笔记不仅成为科学知识的载体,更成为学生表达对自然热爱的窗口。

IMG_271

曹燕琴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围绕“单元视域下的思维型课堂”主题进行研讨,强调从单元整体视角构建思维型课堂。成员们共同探讨了如何整合单元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与思维的进阶,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深度。

总结展望: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IMG_273

活动最后,宜兴市小学科学研训员陈建平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面总结。他首先对参与活动的各位教师的辛勤付出与精彩表现给予高度肯定,指出此次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展示教学风采的平台,更搭建了交流互鉴、共同成长的桥梁。

回顾活动全程,无论是课堂教学展示中的思维碰撞,还是评课议课与主题研讨中的深度交流,都充分展现了教师们对科学教育的热情与探索精神。通过此次活动,大家在教学理念上有了新的感悟,在教学方法上有了新的收获,这些都将为今后的科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此次活动虽已圆满落幕,但探索科学教育创新之路永不止步。期待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能继续携手共进,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科学素养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