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云

宜兴教育信息网

>网站首页>德育天地>内容详情

不该忘却的“灰色人群”

发布时间: 2021-05-26 08:37 投稿单位: 宜兴市培源实验小学 浏览量: 2227 【公开】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大多数注意力集中在了优秀生的学习之上,为了让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而给予了很多的支持与赞许;同时也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学困生的行为表现之上,忙着告诉他们怎样做人做事,而往往忽视了那些处于优秀生与学困生之间的中等生。因为他们成绩不是特别突出也不是特别差劲,因为他们没有令教师眼前一亮的突出表现,也没有令教师深恶痛绝地捣蛋行为,他们不小心成了被忽视了“灰色人群”。其实,我认为他们才是学生中最需要关怀的人,不他们可能会因自暴自弃而成为“问题学生”也可能稍加点拨成为“学习精英。每个班级的中等生,他们是优等生的后备军,是后进生的预备队。因此,促进中等生进步是确保一个班级整体水平上升的重要条件。


对于怎样关怀这种学生,我认为应该把握好尺度,让他们感觉到老师从未忽略过的他的存在,也不让他感觉到老师突然而来的关怀压力很大。


    一、同等关注,激发主动性

    “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在关注“两头”学生的同时,教师要有计划地确认需关注的“中等生”名单,每天按名单,有计划、有选择、有重点地关注几位同学。


    关注的形式很多,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等等,纳入到课上、课间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上课前,教师摸摸几个胆小、不善发言的同学的头,提醒一声:“今天要发言啊!”;上课时,给学生以鼓励的眼神,让他积极思考,举手发言,表扬一声:“回答得很好”作业时,发现学生有小小的进步,赞许一句“做的好”!让学生于一点一滴,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产生对教师的依恋与信赖,使他们感到老师在关注自己,以促使中等生主动要求进步,争取进步。


    二、热切期待,增强自信心

    自信心对于“中等生”来说也很重要,从根本上重视他们,要让他们感觉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与关心。经常与中等生谈心,关注他们的学习、思想,关注他们的需要。可利用他们在各方面有一定基础的优势,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发现优点。


    同时,针对他们还存在的各式各样的差距,激励他们不断努力,并给予热切的期待,使被期待的学生产生喜悦、乐观、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情绪。尤其要留心捕捉各种机会,向他们传递自己对他们的热切期待,提高“中等生”各方面的能力、自信心。


    三、创造机会,培养热情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是在于教育者要善于发现第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集体是个人成长的沃土,有意识地让“中等生”参与集体活动,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能力,而且能协调他们与同学的关系,于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教师应经常组织多样化、分层次的小型竞赛活动,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尤其“中等生”创造机会,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特长,尽量使他们在活动中有岗位、有职责,从中锻炼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参与班级各项事务的热情


    四、塑造典型,强化示范性

    心理学认为:用与学生年龄相近的先进人物或有教育意义的事例进行教育,易于为学生所接受,有说服力,特别是孩子们中的那些平凡小事,与学生生活比较接近,更容易产生感染力。


    中等生的蕴藏能量大,可塑性较强。这部分学生产生的心理相似,情感易融,一旦他们中间有人脱颖而出,对其他同学而言,说服力强,目标的可接近性大,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时刻留心观察中等生个群体,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塑造正面典型,树立他们群体中的榜样,从而推动中等生这一群体的良转变。


    五、加强沟通,培养师生感情

    “中等生”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关注,以至于和老师之间有距离,师生的感情也很生疏。古人说:“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可通过电话、家访等方式与家长及相关人员沟通,全面了解学生所受的家庭教育及学生在家实际表现。也可以将学校教育信息及学生在校表现反馈给学生家长,有助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有效的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培养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有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基础,师生的交流也就会增多,从而帮助学生走出“高不成,低不就”灰色地带,促进他们发展和进步。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作为教师的我们只要能真正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关注中等生,关爱中等生,让他们同样拥有一片亮丽的天空,那么,我们可爱的中等生群体就能真正成为班级中的中坚力量,教育也定会魅力无穷,流光溢彩。



(原作者:钱慧强)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