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家庭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所以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教好书,还要有一双慧眼,去留心观察每一个孩子的变化,关注每一个微小的变化,结合心理学的教育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结合我的实际教学经验进行了一定的探析。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分析;解决措施
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家庭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及时发现进行预防及心理疏导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教好书,还要有一双慧眼,去留心观察每一个孩子的变化,关注每一个微小的变化,结合心理学的教育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一、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1、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容易因为一些小事情导致负面情绪增长,爱钻牛角尖、发小脾气、易哭闹等。
2、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到自己,遇事容易推卸责任,做事缺乏责任心。
3、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习惯较差,上课自由散漫,主动学习能力差。
4、过于依赖父母家人的帮助导致独立能力较差,出现畏难情绪。
5、出现逆反心理,会听不进父母的劝诫和意见,觉得父母唠叨。
6、少数学生性格孤僻,敏感脆弱,不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没有竞争意识和集体意识。
7、家庭因素导致学生部分情感缺失,容易做一些不好的事情以此来博得同学、老师乃至家人的关注。
二、针对现状进行分析
1、家庭教育
(1)部分孩子家境比较富裕,所以家长都是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让孩子们觉得自己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不需要付出努力,而家长们也没有重视教育的重要性。
(2)大部分孩子属于独生子女,独享家中的宠爱,少部分二胎孩子也因为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得到宠爱,所以父母及家人容易过度照顾,导致孩子们独立能力差,形成过分依赖,总觉得会有人帮他完成所有事。
(3)部分学生家长工作较忙或长时间在外工作,都是由家中老人来照顾孩子,或者放学以后就交由托管老师负责。隔代教育肯定会存在一定问题,有的老人可能无法辅导孩子完成作业,无法了解信息化时代的一些教育教学要求;校外托管机构质量无法评判,在我的实际教学中调查发现,我班部分学生的托管老师并不是那么负责任,有时的作业并不是教会他们怎么去做,而是直接告知答案,长此以往,不仅孩子们的学习不会有帮助,反而越来越退步。
(4)家长的忽视。例如我班A同学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找不到笔或者本子)发脾气,且生气时较难克制,大声吵闹,跟家长了解情况后,家长表示经常如此,只是以为孩子的脾气较差,忽略了对他心理健康的有效指导和教育。
(5)少数孩子来自离异家庭。这部分孩子需要更多的关心和陪伴,而有个别家长却忽视了对他们的关心,让他们本就脆弱的心灵更加孤寂,长此以往,孩子会关闭自己的心门,把所有事情和情绪积压在内心,导致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
2、社会影响
处于信息化时代的孩子们接触了太多与他们年龄阶段不相符的信息、电视剧、游戏等,使得孩子们在课余时间会谈论,这些未经过滤的现代化信息会不断侵蚀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三、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索方法
心理健康的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我们应该要及时进行预防,若是发现学生心理上有细微变化,要及时进行疏导沟通,帮助学生正确地改正。那应该如何正确解决呢,结合我的实际教学经验有以下几点看法:
1、学校方面
学校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有利条件和场所,更好地帮助学生们正确表达情绪。
(1)多开设讲座和心理活动
学校可以经常邀请一些专家来为孩子们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们过多的去了解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也可以更好帮助他们及时预防相关心理问题的出现,也可以更快地去发现身边同学的细微变化,及时有效地去帮助同学。
(2)多举办心理活动,鼓励孩子们参与
学校多举办一些心理活动,可以多邀请内向害羞的孩子们去参加,鼓励他们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锻炼他们的自信心,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机会。例如心理剧大赛,孩子们比较喜欢这种表演形式的教育,那我们就可以多多利用这种形式进行教育教学,把心理教育的相关知识放入心理剧中,这样会让孩子们更容易去理解和记忆,印象更深刻。
(3)开设心理教育专用活动室
开设心理教育专用活动室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宣泄自己的情绪,也更好地保护孩子们的隐私。有部分自尊心强的孩子们可能不愿意让大家看见他有心理变化,这个活动室就能更方便学生与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有效地帮助他们宣泄自己的情绪。
2、教师方面
孩子们每天除了父母,接触最多的便是老师,所以老师便肩负起心理教育的责任,正确预防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引导学生。
(1)具有一双慧眼和敏锐的观察力
小学生的年龄还小,自己无法判断是否具有心理问题,甚至无法察觉,有部分学生就算能够察觉到,也可能封闭自己的内心,不愿意与他人沟通交流,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的这双慧眼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状态,从细小的变化中观察他们心理状态的变化。从他们的言行举止、神情动作中去观察,及时发现细小问题,正确引导他们。
(2)要有足够的耐心
学生的变化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去了解他们、观察他们。若是发现学生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那就更需要我们有耐心去正确引导他们。例如我们班的B同学就因为家庭原因,成绩一落千丈,每天不做作业,晚上很晚睡觉,上课直打瞌睡,我们只能与家长取得联系进行沟通,由于长时间缺少沟通,家长的关心不够,B同学对爸爸爱搭不理,甚至不愿意讲话。于是,我与她爸爸沟通要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多关爱孩子,平时我也会经常单独询问B同学这几天的生活状态、学习问题及困惑,及时帮她解决困难,给予她更多关心,让她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久而久之,B同学脸上的笑容变多了,性格更开朗了,也愿意多交流,更大的转变是她的学习,能听进去我对她的叮嘱,愿意自己努力学习了,成绩也有了质的飞跃。对她长达一学期的关注和引导,让她有了很大的变化,此刻的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
(3)注重心理教育的方式
若是发现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首先不能大肆宣扬,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不能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他,让他觉得自己是特殊的,要积极引导他多参与活动,多在课堂上发言,及时鼓励他,增强他的自信心。与他多沟通,也可通过写信的方式来让学生讲讲心里话,说说心里的压力和烦恼。
(4)与家长多沟通
若是发现孩子有情绪及心理上的变化,应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双方配合引导孩子们去解决心理问题。
3、家长方面
(1)陪伴与关爱
父母是孩子们最依赖的人,父母的陪伴才是孩子们最需要的。孩子们的成长非常快,若是家长错过了这一段时间,肯定会非常遗憾,没有父母的陪伴,孩子们会变得内向,不愿与人沟通,将来踏上社会可能会造成社交恐惧。不能因为忙,就忽视对孩子的关爱,及时倾听孩子们内心的话语,不要一味打断孩子的话。经过交流,我发现我班有部分学生非常渴望爸爸妈妈能陪伴在身边,希望他们能够多陪自己说说话。
(2)给孩子们减压
有的家长对孩子们的希望很高,所以会给他们制定高标准的计划和要求,导致孩子们有逆反心理,厌学,所以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后,家长可适当进行巩固训练,但不能让孩子喘不过气来,长此以往,会适得其反。
(3)注意沟通方式
家长们要注意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不能一味指责,要正确看待事情,肯定他的优点,正确引导他改正缺点,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经过沟通我发现,有个别家长采用打骂式教育,导致孩子看见家长只有畏惧,不敢说话,长此以往,他的性格也有些畏畏缩缩,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所以,正确的沟通方式非常重要。
(4)与老师及时沟通
若孩子有心理健康的问题,应及时与老师交流沟通,更及时地去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
4、学生方面
学生是主体,自身要积极乐观,教师和家长只是引路人,最终还是要学生自己能够积极乐观去面对。要多与他人沟通,培养自己的自信心,正面自己存在的问题。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