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金城小学 蒋凯欣
摘要:家长是学生身心发展最为重要的引导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着必备的养料,因此小学班主任应当重视开展家校沟通工作,而沟通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应当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沟通能力,掌握更多沟通技巧,以尊重、平和的态度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以此转变“家校沟通困难且效率较低”的传统局面。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视域出发,探讨小学班主任如何有效搭建“心桥”,促进家校之间的良好沟通与合作。
关键词:心理学视域;小学班主任;家校沟通
教育部在2023年发表了《做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推动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重要内容,指出家校社协同育人是促进儿童实现全面发展与成长的“必然要求”,主张通过“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方式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往往存在诸多障碍,如信息不对称、情感隔阂、价值观差异等。这些障碍的存在,使得家校沟通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本文旨在从心理学的角度,为小学班主任提供一套科学、有效的家校沟通策略,以期促进家校之间的深度合作与共赢。
一、夯实“基础”:理解家长心理,构建信任桥梁
为了构筑“心桥”,增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效果,小学班主任需首要深入了解家长的心理状态,为双方信任的构建奠定坚实基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寄予高度期望并密切关注其成长,同时可能对学校的教育理念持有各自的见解与期望值。因此,班主任应当积极探求家长的关注焦点、需求及潜在忧虑,通过耐心倾听、深刻理解及情感共鸣的途径,与家长之间建立起稳固的信任桥梁。
例如,笔者管理的班级中有一名学生A,该学生A在学业上表现平平,但性格内向,缺乏自信。这种情况引起了其家长的深切忧虑,他们担忧孩子的未来学习成绩及社交能力的发展。为了建立与家长之间的信任桥梁,我主动与家长进行了深入的沟通,详细了解了家长对孩子现状的担忧和期望。我认真倾听家长的每一句话,没有打断或轻视他们的观点,而是用平和、尊重的态度回应他们的担忧。这样的倾听与共情使得家长能切实感受到我的真挚关怀,为日后的沟通铺设了积极的基调。此外,我多次与学生A进行直接交谈,旨在深入了解其内心想法与面临的困扰,并据此为他定制个性化的辅导方案与帮助措施。与此同时,我也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进步和变化,让家长看到我们的努力和成果。上述举措无疑增强了家长对我们工作专业度及责任感的认可,进一步巩固了他们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基础。
二、掌握“技巧”:运用心理学技巧,提升沟通效率
为提升家校沟通的有效性,小学班主任应当掌握并运用一系列心理学策略。这些策略不仅助力班主任深入理解及妥善处理家长的情感与诉求,还能极大增进沟通的质量与成效。
首先,班主任应当掌握倾听的艺术。这不仅仅涉及听见对方的话语,更重要的是要深刻理解对方的情感与需求。在沟通过程中,班主任应保持专注和耐心,不打断家长的发言,并通过点头、微笑等肢体语言来表达对家长的尊重和理解。这种做法能够让家长感知到自己被高度重视,进而更加开放地分享个人的观点与内心体验。
此外,班主任应当擅长运用共情技巧。共情意味着能够置身于对方的情境中,深切体会并理解其情绪与需求。在与家长交流的场合中,班主任需考虑家长的情感立场,领悟他们的忧虑与期盼。通过展现共情能力,班主任能有效缩小与家长的心理距离,缓解情感上的隔阂,使沟通更为流畅自然。
此外,班主任还需擅长运用沟通艺术,以适应多样化的交流情境。例如,在处理家长投诉或纠纷时,班主任可以采取“先听后说、先理解后回应”的策略,先倾听家长的意见和诉求,再给予合理的解释和回应。在处理敏感话题时,班主任可以采取“委婉表达、避免直接冲突”的策略,以减少对家长的伤害和不满。
三、拓宽“渠道”:创新沟通方式,增强互动体验
在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小学班主任需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不断探索和拓宽家校交流的路径,旨在提升沟通的灵活性与效率。这样的交流多元化策略,既能使班主任更有效地与家长维持紧密联络,也使得家长能够即时掌握学生在校的学习动态及家庭作业状况,同时也为家长提供了更多参与孩子教育的机会,协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例如,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班主任可构建以微信或QQ群组为媒介的家校沟通渠道。此渠道便利了班主任定期散布班级公告、学生日常表现概况及作业布置等讯息,同时可以让家长通过即时回复或私聊的形式,与班主任展开实时互动,深化对孩子学习生活状况的认知。更进一步,班主任亦能借助这些数字化平台,组织线上家长会或家庭教育分享会,促成家长间的相互借鉴教育心得,共同探究孩子成长面临的各项问题。
除社交媒体平台之外,班主任还可探索运用专门的家校互动应用程序,如“钉钉”、“校讯通”等工具。这些平台不仅集成了信息推送、资料共享等基础服务,还额外提供了学生出勤记录、学业成绩查询、健康状态跟踪等多种增值功能,从而使家长能全方位地掌握学生的校园生活动态。此外,这些应用程序兼容语音、视频通信等多种媒介交流形式,使得家校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直观且富于表现力。
当然,除了线上沟通外,班主任还应重视线下家访和面谈的重要性。通过实地走访学生家庭,班主任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与成长历程,为个性化教育策略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这种直接的互动形式有助于加深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信任纽带,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搭设“桥梁”:构建家校共育机制,形成育人合力
学生全面发展是家校共育的根本宗旨,要求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将此目标内化为家校合作的指导原则。双方需围绕学生的学业成果、道德素养、心理身体状态及个人兴趣等多个维度,开展全面而深刻的对话,共谋构建科学且适宜的教育策略,协力绘制学生成长的宏伟蓝图。
例如,对于自卑敏感的孩子,家校合作教育模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些儿童常因自信缺失,在社交互动及学业上遇到更多阻碍。教师与家长应共同合作,以更为细腻敏锐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他们的需求,共同营造一个充满温情、宽容及激励的成长氛围,以便他们能更好地发展。
期间班主任可通过日常的细致观察及与学生的深入交流,探究学生产生自卑与敏感心理的根本原因,这些因素可能涵盖家庭背景、校园经历、个性特点等多方面。同时,班主任应强化与家长的紧密联系,互通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与心理动态,共同合作,共商应对策略。
在家庭教育领域,父母应当加强对孩子的关爱与支持力度,不仅聚焦于学业成绩,还应重视其情感诉求及心理健康。通过与孩子一同参与户外活动、共促兴趣爱好的培养等途径,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及社交技能。同时,家长应致力于成为孩子的倾听者,理解并尊重他们的个人想法与选择,避免过度干预或苛责,营造一个鼓励个性发展与自主选择的家庭氛围。
此外,班主任和家长还需要共同引导孩子学会感恩、宽容、尊重他人等优秀品质,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同时,也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监护,做到问题的早发现与解决,确保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茁壮成长。
总而言之,本文从心理学的视域出发,探讨了小学班主任如何有效搭建“心桥”,促进家校之间的良好沟通与合作。通过夯实信任基础、掌握沟通技巧、拓宽沟通渠道、强化合作机制等方面的努力,小学班主任可以更加有效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同时,本文也呼吁广大小学班主任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沟通能力和素质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家校共育的需求和挑战。
参考文献
[1]金萍萍.小学班主任组织家校沟通活动的意义与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4,(07):72-74.
[2]徐晗.巧用沟通艺术,促进家校协作——小学班主任提升家校沟通能力的策略研究[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11):34-35.
[3]张晓蓉.巧用沟通艺术促进家校协作——小学班主任提升家校沟通能力的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3,(20):27-29.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