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书记)谈德育】
小学 “教联体”建设:构建协同共进的教育新生态
宜兴市经开区实验小学 周徐健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构建学校教联体成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2024年11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宜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在推动本校教联体建设的过程中,围绕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多元育人模式和调动一体化育人积极性这三个关键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探索本校协同共进的教育新生态。
1.搭建组织架构:成立了由校长室、德育处等部门和家委会共同组成的校级教联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发展规划、协调家校协作等重大工作事项。同时,设立教学、德育、师资培训等专项工作小组,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2.完善制度建设:制定了《教联体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联体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教学管理、教师发展、学生评价、家校沟通等多个维度规范教联体的运行,保障协同育人工作有章可循。
3.保障协调机制:建立了定期的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召开1次级教联体管委会会议和2次专项工作小组会议,共同商讨教联体发展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同时,利用信息化平台搭建了教联体工作群,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和沟通交流的常态化。
1.开发共享课程: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优质课程资源,探索涵盖学科拓展、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多个领域的教联体课程体系。例如,将学校的水墨漫画特色课程、校外科技辅导员提供的科技创新课程和家委会家长支持的艺术表演课程进行共享,丰富了学习体验。
2.创新育人模式:开展家校社联合教研活动,共同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家长学校、社区课堂、专家讲座等形式,促进家、校、社之间的育人经验交流和教学方法改进。例如,在“涵育科学家精神”系列课程的实践中,校社共同研发形成了“课堂学习-亲子合作-研学寻访-拓展延伸”的育人模式。
3.协同多维发展:在构建校级教联体过程中,依托家长课堂等形式,共同开展主题德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和家校共育工作。如,定期邀请学校法制副校长来校授课,组织学生赴交警中队进行安全专题寻访;联合举办家长学校,邀请家庭教育专家为家长授课,全面提高教育水平。
1.教师表彰激励:设立专项考核制度,对在教联体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同时,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对参与教联体工作的教师给予倾斜,激发了工作积极性。
2.学生评价鼓励:创新进阶式学生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评价。将学生在教联体活动中的表现、社团活动成果等纳入评价范围,设立了“教联体之星”“特长小达人” 等荣誉称号,依托学校“淘星吧”积分兑换机制进行专项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3.家校合作赋能:重视家校社合作中家长支持的表彰与深化,从协同育人成效、资源共享程度、志愿服务支持等多个维度对教联体成员进行评估表彰。每学期评选“优秀教联体工作者”、“优秀家长志愿者”等,举办优秀家长表彰大会,进一步挖掘资源,形成更加紧密的教育共同体,赋能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构建学校教联体是一项长期而迫切的工程,经开区实小将以新学期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改进不足,不断探索创新,以更丰富的教育形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努力推动教联体建设取得更大成效,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书写更加精彩的高质量答卷!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