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云

宜兴教育信息网

>网站首页>德育天地>内容详情

基于幼儿兴趣和生活开展课程故事 ——以小班班本课程《我的连衣裙》为例

发布时间: 2025-10-11 09:00 投稿单位: 宜兴市进修幼儿园 浏览量: 71 【公开】

摘要:本文以幼儿欣赏绘本为契机,详细阐述班级开展的“我的连衣裙”活动中各个环节及教育思想。我们跟随幼儿的兴趣,紧密联系幼儿生活,探索衣服的不同玩法,提高幼儿各方面能力。

关键词:兴趣 生活 学习故事 连衣裙

《纲要》指出:孩子们的探索活动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生活中有许多不起眼的物品,其中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因此幼儿园课程故事的选择不应是教师自己想出来的,而是教师基于幼儿生活和幼儿兴趣,继而平等地站在幼儿的角度上推进课程活动。

一、基于幼儿生活和兴趣选择课程活动

幼儿的天性是好奇、好问、爱探索,一次偶然的绘本阅读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有趣的画面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的探究。

有一天,孩子们在图书区发现了一本有趣的绘本《我的连衣裙》,他们好奇地打开绘本,欣赏起了小兔漂亮的连衣裙。孩子们指着图画中的小兔子,你一句我一句地说道:“你们看,小兔的裙子上有花朵!”“下雨了,小兔的裙子上都是小雨点。”“哇,小兔飞起来了,有彩虹和小星星呀!”小兔随着场景变化着身上的连衣裙花纹让宝贝们欢呼雀跃,反应出他们对美的喜爱和向往。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这就要求教师要选择生活化的课程内容,依据幼儿的生活实际,引导幼儿在真实生活中发展和学习。于是,教师跟随孩子的兴趣,追随孩子的步伐,选择开展“我的连衣裙”课程活动。

二、基于幼儿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设计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在课程系统中起着统帅的作用,是课程活动的理论和价值观念的体现。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都从目标出发。为了使学习目标更为合理,就必须研究幼儿在生活中的状态,了解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关注他们的发展需要。于是,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制定了以下课程目标:

1.认识了解衣服的种类,感受到生活中不同服饰的美。

2.通过生活中的景色与图案的联系,感知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物的美丽与特别。

3.尝试运用拓印、水墨画的方法制作连衣裙,感受印画和水墨画的乐趣,养成干净整洁的作画习惯。

4.尝试练习穿脱衣服、叠衣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基于幼儿生活和兴趣设计课程环境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隐形的老师,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指南》中也指出儿童的学习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进行的。班级环境应能与幼儿互动起来,而不是老师单方面为了班级美观而布置。

因此,我们在开展课程活动《我的连衣裙》时,根据幼儿在课程活动中的认知过程和艺术创作来设计以幼儿为主的班级环境。我们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他们一起讨论设计主题墙,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衣服,发现它们的花纹、颜色、形状等简单特点。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介绍着自己的衣服:“我的衣服是白色的,有一只可爱的小鹿。”“我的是灰色的,有两只兔子耳朵。”

结合我园特色,我们开展了水墨画《小兔连衣裙》活动,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拿起毛笔,用线条、圆圈、色块等图案装饰。之后,我们将这些作品设计成圆盘的模样,让孩子们为小兔换一换漂亮的连衣裙。《纲要》强调:”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孩子们看见小兔可以换上自己设计的连衣裙并被展示出来,心情肯定是自豪的、愉悦的。他们欣赏着自己和别人的作品,讨论着喜欢的连衣裙,提高了审美经验。

在区域环境创设时,我们在图书区投放绘本《我的连衣裙》;在美工区投放各种材料让幼儿印一印、画一画,作品还可以装饰环境;在益智区看一看、说一说各种各样的衣服;在娃娃家为娃娃穿脱衣服、整理衣服……这样我们的教室环境就是围绕着课程内容从幼儿的生活和兴趣中来,用幼儿能参与的形式进行并能引发幼儿进一步的讨论与探索。

四、基于幼儿生活和兴趣设计课程内容

如今国内外幼儿园大都提倡“生活化课程”,《纲要》中也提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是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那么课程活动的内容也应该围绕幼儿的生活,从生活中来。

(一)依据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设计课程内容

就像绘本《我的连衣裙》一样,我们将生活中的景色与图案利用起来,也可以做一条不断变幻的连衣裙。孩子们将提供的连衣裙卡片对准了身边各种各样的景物:天空、秋叶、菊花、草地、墙壁、水墨画……卡片对准了什么,连衣裙上就会出现什么图案。孩子们兴奋地跑来跑去,不断取景,将发现的与众不同的连衣裙与我分享。

晨间谈话中当问到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衣服呢?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欢的卡通人物回答,有的喜欢公主裙;有的喜欢奥特曼会发光的衣服;有的喜欢自己身上的彩虹色外套……

好奇、好问是孩子的天性,真实而有趣的活动内容吸引着孩子们去主动探索。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都有可能是孩子们喜欢的,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幼儿喜欢的事物。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认识依靠直接感知和具体操作,更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感兴趣。教师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在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进而选择、设计科学的、适宜的课程内容。

(二)依据幼儿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设计课程内容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于是,教师引导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认识了消防服、警察服、白大褂等不同职业的工作服,长袍、旗袍、汉服等古代服装和泳衣、西装等商场中常见的服装。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提高了对衣服的认知,体验到亲子陪伴的快乐,增长了审美经验和情趣。

除此之外,我们结合水墨活动《彩色花布》,在美工区里开展了衣服印一印的活动。孩子们用提供的蔬菜、塑料玩具、图案印章、积木等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在衣服上印一印。孩子们收集、利用身边的工具印一印,发现原来不同的工具能印出不一样的花纹,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在游戏中增长了经验。这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激发了孩子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运用感官实际操作、探究问题,体验发现的乐趣。

幼儿在生活中还会遇到一些自己暂时还无法解决的问题,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引导幼儿尝试解决问题、获得成长经验。

例如我们发现随着天气转凉,孩子们的衣服明显多了起来,但大部分的小班孩子穿衣服都有一些困难,有的不会穿,有的穿衣动作慢,还有的常常会出现反穿、倒穿的现象,需要老师的帮助,虽然老师一直鼓励孩子自己穿衣服,但效果不大。于是,我们通过一首首有趣形象的儿歌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在听听、念念儿歌的过程中了解穿脱衣服的正确方法。在懂得如何穿脱衣服后,孩子们开始了“比比谁穿的好”小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孩子尝试自己穿衣服,体验成功的乐趣。随着活动的展开,有的孩子做起了称职的“爸爸妈妈”,在娃娃家给娃娃也穿起了衣服。

在午睡中我们还发现孩子们衣服要一件件脱下来,有的扔在床头,有的扔在床尾,有的藏在被子里,有的甚至掉在地上……针对这些现象,老师告诉孩子们叠衣服的儿歌,增加叠衣服的趣味性,方便幼儿记忆叠衣步骤。午睡的时候,孩子们脱完衣服,坐在床上自己边说儿歌边叠衣服。有的孩子举着自己叠好的衣服满脸自豪的问:“老师,你看我叠的衣服好吗?”我们则会给与孩子满满的鼓励和适当的建议。通过学习,宝贝们很快就学会了叠衣服的方法,不仅在幼儿园叠衣服,回到家还和爸爸妈妈一起练习。在家长群中,家长们纷纷将宝贝们的叠衣服成果发在群里,大家一起分享、一起练习。

在本次“我的连衣裙”课程活动中,教师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点出发,从欣赏绘本开始,一次次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了衣服的种类,感受到生活中不同服饰的美,感知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物的美丽与特别,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衣服,学会了如何穿脱衣服、叠衣服。他们学会发现、关心生活环境,增强了自信心,获得了成功的满足感,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激发了自我服务的意识……衣服虽是小小的,成长却是大大的。



(原作者:张逸云)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