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访故事

发布时间: 2024-12-13 08:23 发布单位: 宜兴市新建中学 浏览量: 1611 【公开】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对于教师而言,“师爱”是一个水恒的话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学校重要的合作伙伴,家访是教有工作的重要一环。

家访对于推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进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因材施教,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本次家访过程中,我一路走访着、发现着、感动着、收获着······

记得那一次的家访我班有个男孩,高高的个子,看上去壮壮的,但上课没精神经常请假不上课。教了他这么长的时间,从来没见他上课时举过手,回答过问题。从教过他的老师处了解到他有肌肉萎缩症,一直吃激素类药物的,爸妈好多年前就离婚了,现在由爷爷奶奶照顾他。我找他谈话,了解到他与人有较大矛盾,觉得生活没意义,有不读书的苗头我与其奶奶通电话了解到现在孩子爸爸也因为涉及经济犯罪,不在家,奶奶得了重病,爷爷在外打工,目前他,由奶奶管理,但是与奶奶不和,嫌奶奶管教太严。玩手机,玩平板时间长,经常晚上不睡觉,对自身不负责任,老是不按时吃饭,身体状况差。家里经常有很多同学去玩,还有同学住其家里,与家人矛盾多。再这样下去,孩子会更加不想读书而辍学,这样对他的成长极为不好。就这样,我踏进了他家的门。交谈中,他奶奶的眼角一直挂着泪水,如果不是因为父母的原因,他将生活得多么幸福快乐,看到别的孩子星期六、星期天在父母的陪伴下玩耍学习,他总是在奶奶面前装出一副无所谓的表情,然后躲到自己的房间偷偷的哭玩手机、平板和同学聚在一起玩。这一些,全是那个爱他,想把世间所有的美好都给他,但是又着急又无能为力的奶奶哽咽着告诉我的。听了这些,我看到在一旁认真的听着,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看到这种情景,我赶紧说:“孩子也不像你们家长说的一无是处,那么糟糕。”当着的面,我开始向他的奶奶夸他的优点如:头脑灵活,有礼貌,做事认真,等等。我和他奶奶说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沟通和尊重,尽量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听了我的话,他的奶奶脸上露出了笑容,并且说以后不会这么着急,会和孩子好好沟通。则在一旁竖着耳朵,仔细的听着,听到我的夸奖,不好意思的脸红了。针对玩手机这一问题,我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孩子可以用手机学习,也可以在周末的时间有限制的上一会儿网,但不能每天家就玩手机他也同意老师的意见,并且向奶奶道歉并保证以后会认真读书、认真生活,不再瞎玩。就这样,与家长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动听的话语,有的只是真诚,有的只是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心医家里出来,让我感触很深,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受成长环境的严重影响,要想了解并改变一个人,那就应该先走进他们的家庭,走进他们心灵的深处,找到问的症结,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另一次家访我班有个孩,平时总是戴个口罩,沉默寡言,总是用自己那双明亮的眼睛,悄悄的注视着周围的一切。下课后,总是一个人静静的在一边玩,看书,做作业,是一个孤僻的孩子。有一次,其父微信联系我说孩子晚自习结束后回家,书包里一堆东西,就是没有与学习有关的东西,连一张纸也没有,问孩子原因,孩子什么也不说,就打了孩子。我回信息说,你不要着急,明天早上我找孩子谈谈并劝其父耐心一些。第二天早上我找孩子聊了聊,她说父亲管得严,对她学习要求高。她也知道自己不对,但有时就想摆烂一下。她自己也要想考上高中,与理科比,文科还欠缺一些,她原来晚自习回家后会背背语文、英语的。我与她爸爸联系,要求去家访,她爸爸也同意,我们就去了。进门后,一个干净整洁的家给人温馨的感觉。交谈中了解到她爸爸和妈妈已离婚,她和妹妹都跟着爸爸,平时爸爸上班,晚上回家照顾两个女儿并督促学习,在学习上,爸爸还经常教她数学题,在暑假里,爸爸就帮助她把初二的数学预先学了一遍,还做了一本练习。平时在家两孩子以学习为主,爸爸已经没收了孩子6-7个手机,父女沟通存在问题,孩子比较内向,爸爸与女儿的沟通方式还比较粗暴。爸爸觉得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甚是懊恼。我们说孩子在学校有礼貌、班级工作认真负责、学习认真、成绩良好,劝其爸爸在家对孩子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以鼓励为主,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爸爸很高兴地接受我们的意见。老师们也会多与她交流,沟通,鼓励孩子参与课堂交流发言。刚开始她站在一旁什么也不说,后来她哭着说我已经接受了父母离婚的事,主要是觉得学习上成绩不够理想,她的目标是要考上高中,爸爸对她学习上要求高,她学习压力大,她英语单词的记忆老是不太好,也努力背了,但默写不好。我让她改变一下方法看看,中考还有两年的,不要着急,尝试其他的学习方法,有问题多问问老师或同学,平时手机的使用要合理。最后父女两人高高兴兴送我们出门。两个月后,学校运动会开幕式中,她参加了班级的啦啦队舞蹈表演、校级的武术操展示,成为一个课堂发言积极分子、热心班级工作的阳光女孩。

还有一次我班一个成绩很好的男孩,看上去阳光、热情、可爱。但是开学后,9月份,气温还是比较高的,班里只有他一直穿长袖衬衫,从不露出手臂。有一次我与他妈妈电话联系时提了这种情况,并问了一下原因,原来这个孩子有自残的表现,自己在手臂上用小刀划过,留了斑痕,不愿在别人面前显露出来。后来我就经常关注他的情绪,有一次,他上学迟到了,而且心情不好,我找他聊天,交谈中,得知,他对他妈妈很痛恨,原因是妈妈管得非常严厉,特别唠叨,不考虑他的想法,具体事情不肯说。我知道,他还不信任我。为此我们走进了他家,他妈妈向我们倾诉,她在孩子身上付出了很多心血,孩子大了,却不听话,学习不努力。妈妈很伤心,很无耐。我告诉他妈妈,你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是非常优秀的,成绩优秀,班级工作认真负责,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他妈妈说孩子还不够好,离目标还差得远呢。孩子听了,很不高兴,也不肯敞开心扉。我就叫他去自己房间把想对妈妈说的心里话写出来,孩子同意了。在他进了房间后,我们又跟他妈妈进行沟通,让她明白孩子需要家长的信任和鼓励,而不是一味的责备。我进房间,征得孩子的同意,把他内心想对妈妈说的话拿给妈妈看,妈妈边看边哭,说自己不是个好妈妈。当着我们的面,她对孩子保证以后一定改变自己,和孩子好好相处。自从家访后,孩子心情好多了,在学校表现更优秀,还参加了校朗诵社,去市里比赛获得优异成绩。我经常和他妈妈联系,沟通,他妈妈也不再抱怨了,和孩子相处越来越和谐。

“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象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精神折磨。这样做不但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给班主任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要关注班级里的优等生,更要关注那些调皮捣蛋,看似顽劣不化或是心理有问题的孩子。

深入到学生的家中,聆听着家长的话语,感受着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期望,作为老师,明显感到肩上的担子重多了,孩子的教育,不仅仅仅是我们的工作,也寄托着多少家庭的期望,也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成长。透过家访,我们认为作为老师,务必要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增强工作职责心,增强工作的使命感。以真诚去探望家长,倾心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逐步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这条路很远很长,家访让这一路的风景更美。



                                                                                                        朱小燕

分享到: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