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拿到书的时候,看着这个书名,我不禁思索,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哪怕是一轮红日,一弯新月,抑或一个梦想,因为仰望是一种昂扬的生存姿态,那作者张竹林在仰望的教育星空是什么样的呢?他又有怎样的观察和思考呢?带着这样的好奇和疑惑,我打开了这本书进行翻阅。
利用过年前的那段空闲时间,我简单翻阅完这本书,原来《仰望教育星空》书名来自于文中这样一句话,“浩瀚的教育星空中,我们都是平凡的一颗,我时常问我自己,能够走得多实,走得多远,走得多久?”这本书记录着张竹林同时担任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副院长5年来的教育实践、观察和思考,书中的文章是从他繁忙的工作之余撰写的近200篇文稿中挑选出来的,以随笔和专栏文章为主。内容按照学校德育、家庭教育、教研心得和区域教育发展思考,兼顾教育之旅、教育文化等思想脉络进行梳理和行文,全景式勾画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路历程。
而对于书中的八个板块内容,我重点回顾了“德育笔谈”中的25篇文章,让我有了这样以下思考。
回眸我们作为班主任历程,一路走来,有荆棘,有坦途,更有收获的喜悦。我们平凡而又不平凡,平凡在于始终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与我们所有的教师一样辛勤耕耘;不平凡在于始终仰望着教育的星空,追求卓越。
一、爱在深处
爱,是师德的灵魂。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竭把关爱渗透到每一个学生。
我观察过一个班主任,他与新生初次相见,就能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他告诉过我:叫出名字, 是对学生的尊重,更是与学生用心交流的开始。师生交流的渠道很多,重在从心开始。他热爱着他的学生,面对的是一件件平凡小事,做好工作的一点一滴,演奏着教育的精彩乐章。
教师的爱应该包括尊重、信任、理解、宽容等诸多含义。所谓的“好学生”我们要爱,所谓的“坏学生”我们更要爱。让我们的目光在班级不起眼的学生身上多待一会,要提倡对所谓的“差生”、“学困生”、“问题生”要偏爱一些,因为他们远比那些“好学生”更需要爱,可以是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在学生心目中,这样的班主任既是宽厚的长者,又是知心的朋友和“阳光使者”。
二、爱在细节
老话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对于班主任工作而言,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一个班主任不在于他当了多少年班主任,而在于他用心当了多少年班主任。“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长期艰苦而又繁琐的育人工作,可谓“大事”。要做好这件“大事”,就必须在细节上下苦功夫,因为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处理好细节,有助于降低班级管理的难度,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班主任工作中的细节渗透到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它可以是亲手捡起地上的一根粉笔头,亲手扶起横在地上的一把扫帚;可以是天气变化时对学生的一句嘘寒问暖,学生生病时的一个问候;可以是学生成功时的一句赞赏,伤心时的一句宽慰;可以是在雨天时,递给学生的一把伞;可以是赞美学生时,一个美丽的微笑;可以是批评学生过火时,一句真诚的道歉。总而言之,每个细节都凝聚着班主任对班级的爱与责任,凝聚着班主任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成才的期待和梦想。
三、爱在专业化
班主任面临的教育现象千奇百怪,反思则可以帮助我们透过现象抓住隐藏在背后的本质,深谙教育教学规律。我认为:反思能让我们明辨班主任工作的得失,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让我们在班主任这条路上越走越通畅。在不懈的努力中,我们的班级管理理念就会转变:变事务应付为教育科研。工作中随时以科研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每一项工作,把自己所带的班级当做自己的教育科研基地,根据实际情况,善于提出科研课题,并紧紧围绕课题去思考与实践。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读书、作教研、写论文,做公开课、研究课,突破自己的发展瓶颈,加快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正是这种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永远在路上”的心态使得我们的班主任不断取得新的成绩。而具有这种精神、心态的原因就是始终在“仰望教育的星空”,追求的目标很高。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