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云

宜兴教育信息网

>网站首页>教师园地>内容详情

让琅琅书声回归语文课堂

发布时间: 2021-05-21 09:17 投稿单位: 宜兴市高塍中学 浏览量: 2106 【公开】

朗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对于理解文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寒假里,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给教师的信:阅读与人生》这本书,让我感慨良多,联想起当今的语文教学,我深感让琅琅书声回归语文课堂是多么的重要。

一、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1、朗读时间少得可怜。

细心关注一下现在的课堂,重合作探究,小组讨论;重多元解读,个性体验;重资源开发,课外拓展,追究“高潮迭起,精彩纷呈”,频频制造亮点。而读通课文,反而却成了一个常被遗忘的角落,即使有,也少得可怜。诚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得越少,而关于阅读的谈话却很多。”

    2、朗读训练对象狭窄。

在一些课堂中,尽管注重了朗读,但是我们细看不难发现,朗读上的“分层”教学非常明显,似乎声音悦耳,感情充沛,表现大方的同学才是朗读训练的主角。教师往往只盯住那几个宠儿,在他们有声有色的朗读中,教师也就踌躇满志,心满意足,感到完成了朗读训练的使命。而其它规规矩矩陪坐、陪读的同学,则作为绿叶点缀,这样的朗读教学怎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得发展呢?

3、淡化了教师的范读。

大家都知道教师的范读在朗读教学中起示范作用,可是现在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却把丰富的感情给封闭起来了,以“机”代读,以“讲”代读。还要美其名曰:“这是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4、朗读指导过于机械。

不少教师在指导朗读时,操作方法单调、机械,过于呆板。常见他们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在有感情地来读读这部分”或是“谁能有感情地来读读?”或是“你们谁能把某某语气读出来?”像这是一种隔靴搔痒式的引导,不能融理解、感悟于一体。

二、加强朗读教学的几点对策。

1、废除形式主义,确保读书时间。

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把握好每节课的朗读时间。时间要充分,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主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读完读好,切不可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否则学生只能一知半解,对整节课的学习活动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什么学生品味语言文字,说得头头是道,入木三分,而在进行表达性朗读时,却不尽人意呢?原因就是学生书读得不够充分。假如我们在学生已有的感悟基础上,再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朗读训练就会水到渠成了。也许老师要问,一堂课总共45分钟,这么充裕的读、练、评,时间从何而来呢?应该到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中去挤,要用先进的教育观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精心设计问题,抓住最有价值的训练内容来训练,确保一课一得,“贪多嚼不烂”,这绝对不仅仅是针对吃饭而言的。

2、明确朗读目的,全员参与朗读。

在让学生进行朗读时,要有准备、有目的地进行,或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某些问题,或让学生边读边体会文情,或让学生读读比比,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练读,总之要体现朗读的目的性,这样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下,才会读得生动,读得有意义,读得有收获。朗读训练时,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朗读“润物细无声”的滋润。中学生的学业负担很重,单调的朗读机械性的读,只会使学生读得厌烦。老师必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个个愿读、乐读、争着读。再之,在朗读教学时要力求体现“形象性”、“层次性”,要激活每个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热情,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朗读训练中,并产生愉悦的体验,这样的朗读训练才是扎实的、有效的。

3、加强读功训练,发挥范读功能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可用范读指导。针对现在课堂上已淡化范读的现象,我想,我们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走出这种误区,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是强化范读意识,加强“读功”训练。第二是要把握好范读时机。在学生初读前可范读,以帮助学生正音并初步感知课文;在分析重点词、句、段时要范读,以使学生深入感悟课文内涵;在学生读的不理想时要范读,以使学生在“愤悱”之时及时得“启”。只有恰到好处地把握住范读的时机,才能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总之,范读一定要像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4、淡化朗读技巧,注重情感体验。

指导感情朗读,一定要让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体验,因为只有学生“入其境”,才能与作品产生共鸣,才能“亲其情”,这样的朗读才算是发自内心的情动辞发。”当然我并不是完全排斥“朗读技巧”,让学生掌握一些朗读技巧也是十分必要的。但应该明确,这仅仅是学生“自读感悟”、“心理体验”的辅助手段,只能是第二位,我们在朗读指导时绝不能本末倒置。

5、讲究读的层次,提高朗读效果。

从整个中学的教学来看,其教学的序进性是非常清楚的;从整个一篇课文来看,要遵循“读准——读通——读流利——读出感情”这样的一个操作过程。

老舍先生曾说过:“只有把文章哼进去了,才能把文章哼出来,嘴里多哼哼,肚里就有好文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真正重视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朗读,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当琅琅书声回归语文课堂之日,定是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之时。 

阅读书目:朱永新教授的《给教师的信:阅读与人生》

                                     (宜兴市高塍中学  王顺芳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