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云

宜兴教育信息网

>网站首页>教师园地>内容详情

小学数学学习的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 2021-11-30 08:44 投稿单位: 宜兴市南漕小学 浏览量: 4759 【公开】

【摘要】小学数学的学习应该是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从小学数学常见的题型中归纳出小学数学学习需要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预习,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拓宽解题思路,及时总结解题规律,善于学会质疑,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既有利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对以后的学习及将来的思维模式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都很有益处。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习,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的学习是按照孩子的认识规律,从简到难,逐层深入,几何和代数穿插学习,同步进行。小学所要学习的内容相对简单,主要是基础计算和几何代数的初步认识。所以针对小学数学的特点,对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一、小学数学的常见题型

小学数学可以分为基础题、计算题和解决问题的题目这三大类。下面针对这三大类分别进行简单介绍。

1、基础题型

基础题主要集中在填空和选择题中,填空题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大多是简单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填空进行判断,比如单位换算、基本公式的运用等。如果还在在这个题型中的失分较多,说明孩子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当然也有一些孩子是因为粗心在这个题型中失分。马虎是数学学习中的大问题,数学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求孩子要有认真的态度和细心作题和检查的习惯。选择题更倾向于计算和寻找规律,很多题目具有迷惑性,有些选项很相似,稍不留神就会出错。选择题对于知识点的考察更加灵活多变,通常把多个知识点集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考察,考察的范围更广,也有利于学生的发挥。

2、计算题

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包括计算的速度、准确度。第一类计算题是直接写答案的题目,不需要计算过程。这类题目比较简单,多通过心算就可以得出得数,是孩子比较轻松得分的一个题型。第二类是通过运算,列竖式或要把运算步骤写在下面,这类题目是计算中比较难的部分,也是基础运算能力的综合考查,通过这个题型孩子的表现,可以知晓孩子的运算能力。第三类是列式计算,通过文字描述让孩子自己写公式,并通过计算得出答案。把基本概念和计算相结合,考查孩子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解决这类计算题,不仅要求孩子有一定的计算能力,还要对基础概念熟练掌握。

3、解决问题的题目

解决问题的题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应用题,这类题目做的好坏,可以看出孩子数学学的好不好,所以应用题非常重要。应用题通常把数学概念和客观实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把所有简单的知识进行抽象概括,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加深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应用题能够培养孩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知识的迁移与运用的实践,使孩子多学的知识可以得到巩固和提高。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世界问题可以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数学学习非常重要的能力,所以对于应用题如果孩子失分比较大多,要找到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计算错误还是没有读懂题,对孩子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

二、小学数学学习的教学方法

针对小学数学试题中考查学生的能力,从基础知识、计算、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引导学生学会主动预习

在新知识还未开始讲解之前,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预习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引导学生学会看书,精心设计思考题让学生去预习。比如在预习有余数的除法例题时,要先弄清楚例题讲的是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课本上是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等等。抓住这些问题,动脑思考,逐步学习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解决新的知识。

2、引导学生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

一些学生对公式、性质、法则等已经背的很熟,但是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却总感觉无从下手,不知该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如学生在学习角的认识知识时,知道角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也知道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角,但在数比较复杂的图形中有多少角的过程中,就感觉无从下手,数来数去数不清楚。这是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这类题目该如何思考,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通过教师的引导,由学生经历自己摸索、尝试的过程,并最终找出规律,以及再遇到这种类似的题目也能用相同的解题思路去解决。

3、引导学生拓宽解题思路

在解题过程中,有很多时候一道题目由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经常给学生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多思多想,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拓宽思路,以使学生的思维的广阔性得到较好的发展。如在而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中,有一类题目是通过两步加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这类题目就有三种不同的解决方法,比如一辆公交车,车上原有35人,到站后有19人下车,又有23人上车,离站时车上还有多少人?这道题可以先用车上的人减去到站后下车的人,再加上上车的人,也可以用车上的人先加上上车的人,再减去下车的人,还可以先用上车和下车的人数先求出到站时上车和下车的人数差,再用原来的人数和这个人数差来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这道题目有三种解法,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多思考,拓宽思路,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变换解题方法,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引导学生及时总结解题规律

数学问题的解答通常是有规律可循的。引导学生在解题时,学会总结解题规律,在解决每一道题目之后,注意回顾这道题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解决这道题目运用了哪些基本知识?在解决这道题目的时候是怎样观察、联想俩实现转化的?解决这道题目运用了哪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这道题目的关键点在哪里?有没有做过类似的题目,在解法和解题思路上和现在这道题目有哪些异同?在这道题目中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哪种方法最优?把这一连串的问题贯穿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完善,持之以恒,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应变能力就会不断提高,思维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和发展。

5、引导学生善于质疑

学生积极的思维都是从疑问开始的,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如果学生不会题目,那他也不会积极的思考,就不会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所以现代教学的学生观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有提出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都必须先从学生学会提出疑问开始。如学习认识时、分、秒这一单元时,先出示一个钟面,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有什么发现,有哪些疑问,有哪些问题想要问。比如有学生会问“为什么钟面上要有3个指针,这3个指针只有一个看上去一直在动,另外两个看不出来在动”,“为什么这3个指针被固定在了一起”,“为什么这个钟面是圆形的,有没有不是圆形的钟面”,“这个时间是怎么规定的,是谁规定的”,“为什么钟面上的数字要标到12,而不是10或其他数字”等等,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看法。教师不要限制学生提问题,也不要评论问题提的好与坏,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都应该及时表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是非常好的表现,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三、总结

小学数学学习的教学方法当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所讲的这些,数学的学习是灵活的,数学的教学方法也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学好数学也不能只停留在语言上,数学的学习是严谨的,数学的解题过程是有一定的重复性和规律性的,一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的摸索,只有在经过深入思考,多方尝试之后获得的成功才会倍感喜悦,才会真正的获得成就感。所以在小学阶段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数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形成数学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在以后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乃至终生都会收益匪浅。



(原作者:时光黎)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