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云

宜兴教育信息网

>网站首页>教师园地>内容详情

小学数学中学生计算错误的错误成因及对策研究 ——以“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为例

发布时间: 2021-12-02 09:01 投稿单位: 宜兴市南漕小学 浏览量: 2173 【公开】

   数与代数的学习在小学课本中占有很大比例,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从课程内容上来看,每个学段都安排了四部分的课程内容: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无论是“数与代数”中数的认识、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代数式及其运算和方程、方程组及不等式,还是统计与概率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都涉及到了计算教学。

从教材上来看,20 以内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乘除,小数的加减乘除分布在不同的年级课本上,占据了数学课本的一大部分。而这只是最基本的计算,别的单元也会或多或少地涉及计算。从学生考试卷上看,无论是填空题,选择题还是应用题,都涉及到了计算,由此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学生对计算知识的掌握和计算能力的发展已经刻不容缓,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也就成了数学教学的重点,计算的地位自然也不容忽视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认知。

 

一、错因分析

1. 概念不清。

掌握必要的概念是学生思维的前提,是学生做题的重要依据。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由于对概念、规律的内容认识不清或不能正确理解它们的确切含义而产生的错误就是概念性错误。例如本单元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简便计算,一种是出现在竖式计算中的“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这一类型的题目是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划去相同个数的“0”。而另一种则是出现在递等式计算中。利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积”的连出法则来进行简便计算的。有学生不分清到底是哪种类型的简便计算,就将这两者混为一谈,不考虑计算法则的本质就随意选择方法,错误百出。

2. 不良的学习习惯。

有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以为上课听懂了题也会做了然后就和其他的同学说话、打闹,手上玩一些其他的东西,习题做着做着就发呆,从慢慢地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然后在做题中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竖式计算不写横式结果或者把除数当做商抄写上去;抄题的时候把数字写错;把运算符号写错等等。

3. 乘法口诀不熟练和算理不清晰。

在批改作业和试卷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犯一些常见的错误,就是把运算法则弄错。比如36÷4=82×6=8等等这些错误,总而言之就是记不住乘除法口诀、导致的一些简单性错误。这些错误不仅会出现在后进生身上,一部分好同学也会出现这种错误。

4. 算理不清楚,笔算时数字位置不正确。

竖式计算时,学生对位值制理解不清楚,数位不能对齐。例如在计算840÷8时,有学生在列竖式计算时,发现十位上的“4”不够除时,并不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要“商0”,导致本应该在个位上的“5”写在了十位上,到这里为止,会出现两种错误答案,一种是“15”,另一种是“150”。写出“150”的学生在计算时还比较严谨,发现“5”在十位上,个位上没有数立即添上“0”。

5. 做题缺乏耐心。

有部分学生聪明有余,但是耐心不足,尤其是数值较大或者稍微复杂的计算就开始胡编乱造,缺乏耐心,不愿意认真作答。同时,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一些学生的家长总是经常在孩子做完作业后,首先帮助孩子检查家庭作业是否正确、是否有错误,长此下去无形中就养成了学生一种“反正有家长帮我看作业,我自己随便做做就可以了”的心理,学生在做完作业后就草草了事,更有在做完试卷后就开始发呆或者玩文具的情况

 

二、对策探究

1.实施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重视实效

提倡用学生喜欢的方法但教师仍有责任给学生推荐好的方法而好的方法应当是师生交流的结果。首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沟通,在与同学方法的比较中选择合理、简便的办法。其次,算法的优化要与通法兼顾。算法优化的前提是教师对何谓好方法要有深入的认识。最后,要妥善处理思维训练与技能提高的关系。每节课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实施算法多样与优化,必须对投入时间做合理分配。

2. 在教计算中重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掌握有迁移价值的策略性知识,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的计算与推理结合发展学生推理能力推理是抽象的计算计算是具体的推理图形是推理和计算直观的模型计算与推理相结合在学计算中可感受推理、发展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检查的习惯教给学生检查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做完题后进行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要给学生讲明白数学检查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并以此来促进行学生在其他方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要注意自己在讲课或做题时的一举一动,要运用标准正规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以免对小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例如,教学“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时,就考验运算时有没有检查,如果把结果进行验算会发现验算得出的结果与被除数不相同。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够强,自己不会也不掌握检查的方法和技巧,更不知道应该先从哪里进行检查数学作业或解题过程,他们的检查经常是检查了也没有发现问题。如果只强调让学生进行检查,不教给他们方法,学生的检查效果就不明显。如果学生掌握了检查的一些常用方法,就能让检查取得较好效果。例如,在教学“连除实际问题”这一课时,就有两种方法可以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一种是“用一种方法检验另一种方法”,;另一种则是“把得数代入原题”。教师也可以结合平时数学例题的讲解,进行数学检查方法的介绍,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寻找和培养适合自己的检查方法。此外,在解题时,要给学生留有一些检查时间,让学生进行解题检查,这样学生在做作业或考试中就能自觉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4.消除学生的依赖习惯

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各种方式或机会与家长沟通交流,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细致检查的良好习惯。家长要督促学生去完成作业和自我检查,家长可在学生检查之后中再帮学生进行检查。教师和家长在学生进行检查后,要针对学生的作业检查和作业质量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如果检查出学生的解题方法 思路出现错误,教师要及时进行纠正,并找出同类习题进行巩固训练,提高学生检查改错的能力,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检查习惯带来的益处。

5.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新课标要求注重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要掌握算法则理解算理,要求学生能根据计算法则正确地进行运算。算法是计算的方法和法则,算理是计算的依据和道理新课标要求学生不单要清楚如何进行计算,而且还要明晓相应的道理。学生只有理解了算理,才不容易出错误。理解算理就是要弄清楚为什么要这样算,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其实就是建立在以前学习的除法知识之上,通过知识的迁移,反复巩固算理和算法,也能为之后更复杂的除法奠定基础。

6. 适当进行错误样例教学。

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特别是那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错题,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讲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展示学生一手的错误,让学生观察错误。错误样例是为了减少学生的学习错误,选取的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错例,通过全班性的错误样例的讲解,让学生理清错误原因,并掌握修正方法。错例要具有代表性,是多数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对这类错误进行重点讲解,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学生对于其他同学的错误很敢兴趣,他们会听得更认真一些,参与度也较高,通过错误样例也能使得学生对易错点的认识更深。

 

结语

小学计算教学既有基础性又有综合性,在现实中“做”远比“该怎么做“要复杂得多。教师的学科深度会直接影响其教学的高度计算教学的丰富性与探索性对一线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让学生走进思考的天地,实现从学计算到学思维? 答案不一而足,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小学计算教学,绝不仅仅是通过教师的“教”让学生“学会”了什么,还应该在学计算过程中,让学生发生“变化”使学生既掌握数学的规律、方法,养成思考、倾听与分享的习惯。



(原作者:唐泺霏)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