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云

宜兴教育信息网

>网站首页>教师园地>内容详情

【阅读马拉松】书香致远,墨卷至恒——青年教师共读共享之《一线带班》(3)

发布时间: 2021-12-14 08:50 投稿单位: 宜兴市东氿小学 浏览量: 2715 【公开】

欲求教书好

先做读书人

读书是教师最长远的备课

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

一个人读书

不如一群人思想的碰撞

共读,是我们最美的时光

我们,在最美的时光共读

这里,书香溢满方寸地

这里,袅袅书香有真意

这里,琅琅书声风景异

东氿小学的老师们

心怀至诚

相聚一起

开启一段共读的美好旅程

微信图片_20211202081732.jpg

    —管建刚—

推荐指数 : ★★★★★

本期书籍推荐

管建刚老师至今仍在教学一线,本书就是依其一线带班的经验写给一线老师的,书中介绍了他一线带班的“七抓”:抓开头、抓家长、抓时间、抓作业、抓基础、抓常态课、抓复习。从怎样让学生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怎样让学生的默写一字不差、怎样让学生的作业及时上交,到怎么让后进生感受作业的乐趣、怎样让课外阅读有时间和质量的保障、怎样让家长知道你关心他们的孩子、怎样开网络家长会等等,一线带班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都能从中得到启发、找到妙招。

共读思考

微信图片_20211202081826.jpg

张晓敏

章节

第五章  抓基础

第一抓:桌兜与书包

第二抓:作业的书写

第三抓:默写的正确率

导读

学生的学习习惯建设对于他们的整个学生时代或者以后的工作影响尤为重要。本章节前三段主要讲述了学生们桌兜和书包整洁、干净的要求;作业书写注意卷面的清晰、工整;默写前通过抄写词语、抄写背诵内容进行训练,来提高默写时候的正确率。
思考

回想自己从学生时代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基础习惯陪伴了我们一辈子。从懵懂少年时候被条条框框要求做一些整理工作,写好每一篇作业,听好每一堂课程等等,这是基础习惯的养成时期;到离开父母,离开家乡求学,基础习惯已经刻入了自己的骨子里。同学们也处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谈到养成习惯,校园氛围的熏陶,教师和长辈的教导,书本内容的积极引导,可以很好的滋养同学们的心灵,提高个人主观能动性,从而由内而外的产生改变。    

凌乱的课桌,混放着书本、习题本、零食和玩具等,坐在这样的课桌上学习很容易就走神分心;杂乱的书包,课本和习题本叠着放,拿物品的时侯翻很久,这些不好的习惯都潜在的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好的习惯从细节做起,从点滴做起,一个好的习惯可以受用终生。在课本上做小练,在习题本、试卷上答题时,注重卷面的整洁和书写的清晰这是好的习惯;保持桌面物品摆放整齐,书包整理的井井有条这是好的习惯。学生们的学生生涯很长,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折射出的不仅仅是学习的能力,更是个人的素质和素养。人的一生都是不断养成好习惯和改正坏习惯的过程,这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包括老师,学生在内的人一生的必修课。

微信图片_20211202081941.jpg

周悦
   章节

第五章  抓基础  

第四抓:课文朗读

第五抓:课文背诵

第六抓:课外阅读
   导读

一线老师常结合学生的“基础”来评价其学习情况。于语文学科,朗读好、背书快、读书多,就是基础好的表现之一。年轻教师往往认为读书的能力是难以量化的,在这些基础的提高方面收效不大。管老师在本章的后三节详细介绍了他提高学生朗读、背诵、阅读水平,并使学生真正热爱读书的方法。原来,读书的管理方式可以如此丰富……
思考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多样平台,借助灵活的比赛方式,学生可以高质量完成朗诵,老师高效率检验成果,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自我管理能力和战胜自我的品质。先用诙谐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背诵的高度认识,再用提前背、快速背、科学背等方法强化效果。同时,大量阅读是夯实读书基础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培养学生对书的尊重心,并利用好早晚阅读的时间。

学语言非下功夫不可。所谓“抓基础”,抓的其实是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素养。管老师的初衷正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的感受最深之一是:管老师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在每个读书项目中,都为其定制了差异化、具体化的要求并进行示范,使学生有明确的努力目标;其二是:借助优等生的引领、中等生的鼓舞、后进生的“升级”,组长、学习助理、家长的协助,以及自己的辅导,来发挥班集体的能量,做到全员参与、全面提高。不得不感叹管老师的教育方法之巧妙,处理细节之到位,深悟儿童心理。任何学科的老师都可以学习其中的底层逻辑。

微信图片_20211202082046.jpg

王嘉妮
   

章节

第六章  抓常态课 

第一点:教材要看个仔细

第二问:教参要捏准要害

导读

抓常态课前两点就是告诉我们,要重视教材,重视教参。青年教师在工作前几年,必须要抓紧时间钻研教材,读好教参,管老师在第一点中以苏教版为例,说明了重视每一篇课文后练习题、每单元练习题以及教材每个边角的知识点的重要性。在第二点中,管老师举了“螳螂捕蝉”是否是寓言故事这个例子告诉了我们必须落实教参。
思考

作为一位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在任主课老师的同时兼任班主任,这无疑有巨大的工作量。可是哪怕班级管理再忙,事情再繁琐,也不能轻视了教学工作。虽然有师傅带,但教学的路更多要是要自己摸索。读了管老师的《一线带班》,我渐渐清晰了该如何读教材、读教参。教材要注重课文外的练习和各类拓展,这些都会成为考点,在“超纲”这个问题任捉摸不透的现在,把教材上边边角角的知识点吃透并拓展,才是硬道理。教参是编写者教育经验的结晶,给教者提供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很多知识点不看教参,教者根本不会有意识或者是系统地去教这些对自己来说是常识但学生完全没有概念的知识。

读《一线教师》,管老师从各个方面毫不保留地讲述自己的宝贵经验。作为新教师的我们,应该认真阅读这本充满细节与智慧的书,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认真钻研教材阅读教参,成为一名基础扎实、教学严谨的好教师。


微信图片_20211202082159.jpg

蔡子系

章节

第六章 抓常态课   

第三点:考题要紧跟脉搏

第四点:题库要众人拾柴
   导读

放眼近十年的高考试题,题目越来越难,越来越活,“难”在哪里“活”在哪里,有的时候是换了一种不同的问法,有的时候是结合当下的时事新闻,因此需要把握住考题的脉搏。如何把握脉搏,首先要研究统考卷上的题目类型,其次研究题目的难易度,接着重点研究阅读题和作文题,再来分析三年来统考卷上的题型变化,最后要关注出卷人的细想和思路。其中出题并不是拿到什么就做什么,而是要建设好的题库将其保存与发扬。
思考

 反对出死板的题目,我认为其原因有二,一是容易造成机械化的训练,学生容易不理解其中含义只知死记硬背;二是不利于教师的发展,在考试中只出基础题,教师便不能与时俱进,那么他教出来的学生也将是死板的,不肯动脑的。关注近年来的高考动向,试卷中的主观题越来越多,每年新的题型层出不穷,作为小学教师,我认为需要从小培养孩子勤动脑、换一种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考题,摸清门道。说到研究考题,学生看懂题目,会做题目非常重要,要将统考的题型融入日常教学训练当中。管老师讲到日常的语文课堂很少有选择题,而考试中又容易出选择题,学生很容易出现模棱两可的状态。因此要将相关的题型与所学知识相结合,甚至与当下时事相结合,逐步拓宽学生的视野。现在题目越来越难也越来越灵活,作为语文老师不应该只把大纲中的教学任务完成,还要紧跟期末考试的难度,甚至向中高考摸出门道。分析变化,理清思路。考试中阅读理解和作文的分数占比最高,二这两种题型却是考得最灵活的。管老师提出,阅读经常会考联系生活谈谈自己的感受,或是文章的言外之意,因此,我认为丰富学生课外阅读面非常有必要,各种文体都应该涉及,毕竟出题人的喜好因人而异。最后作为年轻教师,我们不仅要像优秀的教师学习,还要认真拜读教研员在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和他们编写的试卷。

微信图片_20211202082301.jpg

张星驰
   章节

第六章 抓常态课    

第五条:常态课要脚踏实地

第六条:板书要不遗余力
   导读

常态课与板书是教师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五条从常态课的基本内容、基本环节、基本特征来介绍。基本内容包括课后习题、教参考点、练习册内容、统考题型;基本环节包括复习、朗读与复述、背诵与默写、训练与作业;基本特征包括听、读、写。第六条介绍了课堂板书的相关要点,提供了三项建议:板书要多写少擦、板书要干净和整洁、学生要抄写板书。
思考

作为一名新教师,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我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该怎么上一堂课呢,在这堂课上我该教授什么内容呢。通过本次阅读,管老师给了我很好的解答。在课堂上,教师要抓课后习题、考点、考试题型,这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促使学生学习,能使课堂变得高效且让学生有所学。

常态课的基本环节要包括复习,要在课上形成复习常态,知识点及时巩固,帮助学生学的更扎实。在课上要让学生反复的朗读与复述课文,这是学习的基础。这一过程可以穿插字词运用能力的训练,让读的有目的。学完后,每篇课文要布置三个有思考力度的有分量的问题,提出递进难度的这些问题让课文内容的理解更为深刻。

书卷多情似故人,学海无涯行无止。一本好书既是良师也是益友,既能启人心智,撼动心灵,又能积淀学养,指点迷津。这样的共读分享让青年教师与书籍携手同行,开始教育生涯的心灵之旅。相信通过这样的一场读书思考,青年教师们在阅读中启迪智慧,在思考中完善自我,共赴了精神的盛宴,共享了读书的快乐!相信,我们的教育将一路书香,我们的生命将更加厚重深沉!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教育永远在路上!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