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云

宜兴教育信息网

>网站首页>教师园地>内容详情

【风雅桃溪·向美科研】课题进课堂:让真切的研究在课堂绽放(第6期)

发布时间: 2023-04-23 14:52 投稿单位: 宜兴市桃溪中学 浏览量: 1606 【公开】

3月21日下午,桃溪中学宜兴市学科微课题《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好课堂的实施和评价》课题组举行“课题进课堂”专题研讨活动,学校教科室主任江敏及数学组全体教师参与了活动。

descript

本次活动中,课题主持人芮亚琴老师执教研究课《折叠与翻折问题》,数学组全体教师进行课堂观摩,并开展了说课、议课活动。议课活动结束后,课题组成员又聚焦课题实施方案,紧扣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进行进一步的观课汇报和研讨,并形成书面观课报告。

descript

descript

descript

descript

微课题研究是校本研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营造校园良好科研氛围的重要方式,课题研究就是在问题的探究中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桃溪中学的微课题研究一定会百花齐放,向美而行。

课例来啦

一、上课背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安排了四部分的课程内容,综合实践是其中的一部分,强调以数学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活动的经验,从而培养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利用图形进行数学思考,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在数学抽象和问题发现的过程。

轴对称变换是图形的三大基本变换之一,折叠与翻折问题是中考中常见的题型,主要考查作图,并利用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结合特殊四边形,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隐圆等知识加以运用,本课例是在图形翻折的基础上,从运动变化的视角让图形动起来,在运动和变换过程中研究学习,并揭示图形的性质。

二、学情分析

由于折叠与翻折问题综合性较强,区分度较高,且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因此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时会显得很困难,希望通过本课例的学习,学生能悟出解决折叠与翻折问题之道,做到游刃有余。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作图,掌握对称点,对称轴以及经过折叠或者翻折后的新图形的作法。

2.让学生学会利用图形变换前后的关系,发现图形与图形之间的一些内在联系。

3.让学生学会利用图形进行思考,寻找一些数量关系,运用方程建模思想等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4.让学生在专题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逻辑性的思考问题,并且能发展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创新能力。

 

四、教学时数:1课时

五、教学过程

3.1预习交流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案,分小组讨论预设的三个问题:

①角的对称轴是什么?线段的对称轴是什么?

②如图,线段AB,将AB沿着过A的直线l折叠,得到AB’,请用尺规作图找出B’的路径。

③如图,线段AB和A’B’关于直线l对称,请用尺规作出直线l。

descript

[教学片段]

学生小组讨论并进行展示。

生:①角的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线段的对称轴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②根据圆的的集合定义: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是圆。其中定点就是点A,定长就是AB,

因此B ’的路径是一个圆。

③作出∠BAB’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即为直线l,或者作出BB’的垂直平分线即为直线l。

设计意图:中考题型中,折叠的作图主要是对称点和对称轴的确定,学生通过有条理的思考,确定方法,一确定对称点,二确定对称轴,学会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逐个解决。在确定方法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提炼问题。

3.2自主探究

例1:如图线段AB沿直线l折叠后,对应线段A’B’落在了线段CD所在的直线上,请用尺规作出直线l和线段A’B’。

 

descript

设计意图:折叠的本质是轴对称变换,在前问的基础上加以变形,意在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都能做到充分发展。

[教学片段]

学生先自主探究,再组内交流,订正错误,优化解题过程,并把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展示给全班同学,同学质疑,补充,老师讲解,形成知识体系后,再次完善自己的解题过程,学会逐步解决题目的方法。

3.3强化方法

例2:如图RT△ABC中,∠C=90°,沿过A的直线l折叠,使得C落在AB边上的C’处,请用尺规作出C’和直线l。

 

descript

设计意图:在例1的基础上,将图形具体化(三角形),学生有了例1的解题经验,思考起来顺其自然。

3.4变式应用

RT△ABC中,∠C=90°,D为AC上任意一点,将三角形沿过D的直线l折叠,使得C落在AB边上的C’处,请用尺规作出C’和直线l。

设计意图:本题是例2的变式跟进,以折叠的本质为抓手,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关注学教方式的转型,促进学生思维渐进式上升。

3.5深化拓展

例3:已知矩形ABCD,AB=6,AD=8E为BC上一动点,将矩形ABCD沿AE折叠,使得B落在B’处,且B,B’,D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请用尺规作出B’和AE。

 

descript

设计意图:在学生熟练掌握了对称点和对称轴的求法后,将题目进一步拓展,通过翻折的对称点不同位置,引导学生继续探究,让学生从出题者的视角思考问题,在图形的变化过程中,发现融合了很多知识,比如“勾股定理,母子型相似,点圆距离”等等,从而凸显出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注重知识的衔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思维创新能力。

[教学片段]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积极展示。

老师总结:我们发现B’在以A为圆心,AB为半径的圆弧上,在求B’D的最小值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问题转化成点圆距离,最值必在连心线AD上,从而得出B’的位置即AD与圆弧的交点。

 

观课报告

寻迹探翻折,巧思解对称

——观芮亚琴老师执教《折叠与翻折问题》

一、提炼研究路径

为什么要上专题课?专题课的意义就是将不同的题目整合在一起,虽然题目有所不同,但是解题方法却是可以类比迁移的,因此数学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知道这样做,而是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本节专题课芮老师从折叠的作图开始探究,通过作图加深对折叠本质的认识,然后对问题进行深化、拓展,在整个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学生认真思考、大胆猜想、合情推理、精彩演绎。这些正是数学学习,特别是几何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必经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为学生构建前后一致、逻辑连贯、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从而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思考,最终掌握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参与听课的老师对本节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了鼓励和表扬,一致认为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交流积极、善于思考、回答问题规范,能充分体现出好课堂的有效性。

二、提升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精心设计、安排、组织每一节课,让学生知识的生成、成长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在数学活动中,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的数学学科素养,提升了自己的思维深度,使课堂真正成为“好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数学课程的价值所在。

供稿:宜兴市桃溪中学  余娟)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