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塞、秦”等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韵味,背诵课文,默写《出塞》。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韵味,背诵课文,默写《出塞》。
难点: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出示单元导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解读导语。
2、布置任务:以“诵英雄人物,传家国情怀”的主题活动,铭记他们的事迹,弘扬他们的爱国精神。
3、对比三首古诗,说出相同点,学习《出塞》,解题《出塞》。【板书:21课三首古诗】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设计关注单元主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联系本单元四课内容,开展“颂英雄人物,传家国情怀”主题活动,一下子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任务一:初读古诗,领略边塞之景
1、初读课文,出示要求:
(1)自由大声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圈出不认识的或容易读错的字。
(2)找一找,圈一圈,诗中出现哪些边塞景物?
2、交流字音字形
(1)读准音(秦、将),教写“秦”。
(2)读出节奏(画停顿、读韵脚)。
3、理解诗意
(1)聚焦“秦时明月汉时关”
月光照耀下的边关给你怎样的感受?谁来说说。(拓展诗句)
(2)透过“秦时”“汉时”,你又想到了什么?
(3)介绍“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互文的写法。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本课创设的“初读,读出诗歌韵味”这一大任务情境,促使学生思考、发现诗歌韵律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初步感知语言文字的规律。】
任务二、借助资料,了解戍边之人
1、如果你就是戍守边疆的战士,思考会想些什么。
2、出示资料,教师引读:
你看,将士们早已战死沙场,但是他的妻子还在梦里盼着他们回来,你读。可悲的是,将士们早已化作白骨,但他的家人还在担心他们冷着饿着,你读。更可怕的是,众人们的白骨散落在这草丛之间,却无人收拾。白骨入一夜,千里无鸡鸣,这戍边将士们的命运呀,就是这么的悲惨凄凉(板书悲)
【设计意图:任务二“借助资料,了解戍边之人”,由于文本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让学生通过阅读补充资料,借助资料巧妙化解文章内容的难点,达到课文内容的深度内化,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任务三、想象补白,体悟慨叹之情
1、聚焦“但使龙城飞将在”
(1)结合注释理解龙城飞将(补充卢纶《塞下曲》)
(2)展开讨论:大家为何如此怀念“飞将军”李广。
(3)提炼边塞诗的特点。
2、聚焦“不教胡马度阴山”
(1)借助资料:理解“胡马”
(2)借助地图:理解“度阴山”
【设计意图:任务三“想象补白,体悟慨叹之情”,语文课程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本环节通过指导学生想象说话与师生配合读诗中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同时体会古诗的情感。】
任务四、自由书写,表达报国之志
1、感悟为何尽管有那样多的将士们战死沙场,但仍然有无数的热血男儿们奔赴边关戍边、前赴后继。
2、配乐读诗。
3、学生尝试给戍边战士写一封信,表达情感。
4、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边塞诗,领略了边塞之景,了解了戍边之人,表达了报国之志。正因为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才会涌现出那么多的边塞诗,课后请同学们去读一组边塞诗,感受爱国情坏。
【设计意图:提炼爱国精神,诵读抒发爱国精神。通过以上递进式学习任务群,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完成给戍边将士一封信的学习任务,驱使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深入感受家国情怀】
【板书】
21、古诗三首
出塞
景 悲凉
人 豪迈
情 渴望
借景抒情
宜兴市陶城实验小学 蒋烨玲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