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云

宜兴教育信息网

>网站首页>教师园地>内容详情

识字2 树之歌

发布时间: 2024-12-27 14:54 投稿单位: 宜兴市新芳小学 浏览量: 998 【公开】

 

识字2 树之歌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8个生字都与树木名称有关将识字教学与认识树木相结合。

语言运用: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思维能力: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审美创造:学生在整体朗读儿歌、认识树木的基础上,学生逐步建立生字音形义的正确联系。

【课前解析】

关注课文:《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

关注生字: 本课共15个会认字,其中8个生字都与树木名称有关。可将识字教学与认识树木相结合。

关注词语:杨树、树叶、枫树、松柏、木棉、水杉、化石、金桂。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重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难点)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梧、桐、掌”等15个生字,写好“杨、壮、桐、枫、松、柏”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学习新课

1.谈话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树?(出示课件3)教师在课件中出示不同树木的图片,学生观察。

2.教师板书课题(树之歌),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儿歌,认识树木名称。

(1)这首儿歌介绍了哪些树木?跟着视频读课文,用笔把树木的名字圈一圈,再借助拼音读一读。(出示课件4)

(2)指名逐句朗读,指导正音。

(3)每句话都介绍了至少一种树木,请同学们把圈出来的树木的名称读一读。

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在黑板上。(出示课件5)

(板书:杨树  榕树  梧桐  枫树  松柏  木棉  桦树  银杏  水杉  金桂)

2.偏旁归类,积累字词。

(1)提出要求: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出示课件6)

梧  桐  枫  松  柏  桦  杉  桂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不但发现了这些字都是木字旁的,而且还从读音上找到了规律,像这样的字,左边木字旁表示与树木有关,右边的字表示了它们的读音,这就是形声字。你们还知道哪些带有木字旁的形声字?(学生交流)

(2)积累带有木字旁的形声字。(出示课件7)

三、了解树木特点,逐句学习儿歌(出示课件8)

1.请学生仔细读儿歌,找出第一句树木的特点。

指名回答。(出示课件9)出示第一句儿歌和杨树、榕树、梧桐树的图片,学生填写句子空白处,参照图片尝试背诵。

提示:梧桐树叶像手掌,使用了比喻的手法。

仿写比喻。(出示课件10)

你还观察过哪些树叶的形状?出示银杏树叶、泡桐树叶、柳叶、荷叶的图片,指名回答。

背诵指导。(出示课件11)

①记忆树木:杨树、榕树、梧桐、枫树、松柏。

②记忆特点:高、壮、像手掌、叶儿红、披绿装。教师相机板书。(板书:高壮  像手掌  叶儿红  披绿装)

③尝试背诵。

四、指导书写“杨、壮、桐、枫、松、柏 (出示课件12-17)

1.教师范写,提示要点。

“杨、壮、桐、枫、松”左窄右宽;“柏”左右宽窄相当,左长右短。

2.学生练写,展评。

五、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出示课件18)

这节课我们读通了儿歌,认识了11种树木,背诵了前两句,会写了6个生字宝宝……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了解一些树木的特点。                 

2.课堂演练。(出示课件19)

3.课后作业。(出示课件20)

(1)你还认识哪些树?到生活中去观察一下它们,看看有什么特点。

(2)练习写好这节课学习的生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棉、杉、化、桂”4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背诵课文。

3.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1)

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请学生读一读。

让学生尝试根据提示的词语背诵课文前半部分,回顾上节课讲到的知识点。

二、学习儿歌后两句,随文识字(出示课件22)

1.出示儿歌第三句以及木棉和桦树的图片,学生看图读第三句,领会南北方的不同。(出示课件23)

2.出示儿歌第四句以及银杏、水杉和金桂的图片,学生看图读句子。(出示课件24)

(1)引导理解“活化石”。

(出示课件25)教师出示银杏和水杉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理解“活化石”:猜一猜,银杏和水杉为什么叫“活化石”?

点拨补充:银杏最早出现于3亿多年前的石炭纪,水杉最早出现于2亿年前的白垩纪。就是说恐龙出现的时候已经有银杏和水杉了,难怪它们被称为“活化石”。

(2)(出示课件26)组织讨论:小组研究一下“金桂”是指什么?(桂花开花呈金黄色,因此叫金桂。)

3.背诵指导。(出示课件27)

1)出示儿歌后两句:

①记忆树木: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

②记忆特点:喜暖、耐寒、活化石、满院香。教师相机板书。(板书:喜暖耐寒  活化石  满院香)

③尝试背诵。

(2)出示整首儿歌,学生填写空格处。

三、指导书写“棉、杉、化、桂” (出示课件28-31)

1.教师范写,提示要点。

、化、桂”字左窄右宽,其中“化”左右等高。“杉”左右宽窄相当。

2.学生练写,展评。

四、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1.课文小结。(出示课件33)

本文是一首儿歌,我们通过学习儿歌,认识词语,并了解了11树木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之情。

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34、35)    

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词语和谚语。                          

3.课堂演练。(出示课件36)

4.课后作业。(出示课件37)

背诵《树之歌》,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同时在了解了生字的基础上,再结合树木图片让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树木的特点。

课堂上,我也重视对学生背诵的指导,先讲解一些背诵技巧,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背诵,再通过其他各种形式的背诵加强学生的记忆,大部分学生能当堂把这首儿歌背诵出来。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