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民间游戏组织模式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徐舍幼儿园 马俊杰 2021.12
民间游戏作为我园的市级课题已经有几年了,在这五年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我园老师深入研究,积极实践,大胆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累了大量的游戏活动资料,形成了自己的园本特色,探索出了一整套民间游戏的课程,幼儿的身心得到了全面发展,同时,也发现了民间游戏对幼儿的性格养成,尤其是培养幼儿的耐挫折能力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挫折和困难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尤其是幼儿,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经历和经验缺乏,他们更容易遭受失败和挫折。孩子们在优裕的环境中生活,缺少艰难生活的磨练,缺少挫折、失败的尝试,受不得委屈。而民间游戏以其独有的特性,在丰富和完善幼儿的经验及促进幼儿身体健康、智力发展的同时,充分满足了不同幼儿的不同发展需要,深受广大幼儿的青睐。民间游戏的开发和运用,既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新纲要》精神,又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同时又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我们尝试巧妙运用民间游戏培养幼儿的耐挫能力。
民间游戏是幼儿主动参加的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这种活动主要反映的是它们已经熟悉的、理解的、感兴趣的,在幼儿印象中最鲜明、最突出并具有一定真正情感经验的体验。民间游戏其独特之处就在于民间游戏本身就是幼儿自己创编的活动。在民间游戏中,幼儿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决定活动的内容,自主选择活动的方式方法,他们可以主动控制活动进程。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同时,在民间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不断体验着成功与失败,自定的规则与自由,丰富了自身的情感体验。
一、在民间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努力克服困难、锻炼幼儿的意志。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证明:个体通过亲身经历而获得的信息,比通过其他感官获得的信息在大脑皮层的痕迹要深、保持时间也长。因此,在民间游戏中经常给幼儿提供可供模仿的勇于战胜挫折的榜样,来加深幼儿对挫折与困难的认识,激起幼儿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转化为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信心、勇气和毅力。如:我们幼儿园新添置的木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孩子们在攀爬的过程中,有胆怯的心理,于是,我先请一个幼儿爬过去,让该幼儿树立起榜样,在榜样的鼓励下孩子们都有战胜困难的勇气。让幼儿在体验中学会克服困难、战胜困难。我们班有部分幼儿由于能力较差,自信心不足,因而在困难面前经常退缩。于是我加强对这些幼儿的引导。如刘紫萱小朋友,生性胆小、不合群,喜欢独来独往。在民间游戏“系手帕”活动中,孩子们自主选择同伴进行活动,只见刘紫萱拿着手帕默默的站在旁边看着同伴玩游戏!我上前询问,原来,她还不会系手帕,于是,我提议,我们两个人玩,在两人系手帕的动作过程中,我有意放慢速度,这样,刘紫萱可以充分而仔细的看清系手帕的方法,一会儿,她就学会了,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鼓励她大胆的和同伴们一起游戏!她终于克服了困难,自己学会了系手帕,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以及战胜困难的喜悦。第二天,我有意识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她,还奖励给她一个五角星,强调她自己克服困难,并让其他孩子向她学习。经过多次个别指导,现在刘紫萱小朋友的自信心逐步增强了,不但学会了系手帕活动,而且还在其它活动如:“揪尾巴”、“编花篮”等活动中主动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脸上也有了由克服困难而获得成功的快乐笑容。
以民间游戏独有的特性,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活动中引导孩子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坚忍不拔的品质。只有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体验生活、经历挫折,这样才能提高幼儿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如:“跳绳、踢毽子”等活动,在手脚的协调性上有一定的要求,对于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幼儿不断的去尝试,摸索,经历挫折,提高幼儿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不怕苦的品质。
二、在民间游戏活动中以适当方式给予鼓励,增强幼儿自信心。
哲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而孩子们更是如此,老师的肯定和赏识有如阳光、空气和水,是孩子们成长必不可少的养料。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在实际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对幼儿进行鼓励,是促使孩子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是促使孩子性格开朗、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其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如在民间游戏"丢手绢"中,有的幼儿开始时都不愿意在同伴们面前表演,我通过引导幼儿说出"捡到手绢"的小朋友的优点,并给予幼儿鼓励和赞赏,慢慢地他们的胆子越来越大,表演的形式也丰富多彩了,如民间游戏“捉七子”,个别内向的小朋友,在捉七子活动时,表现出了很强的手眼协调力和动手能力,这个时候,我借机给予赞扬,肯定,鼓励他们用自己的优势,特长帮助其他小朋友,树立自信心。及时发现幼儿的闪光点,点点滴滴,循序渐进,逐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在民间游戏活动中幼儿既感受到被赞赏的快乐,又培养了幼儿认识了自己的长处同时也关注别人的优点,培养了幼儿克服困难的良好习惯。
三、发展个性,培养竞争意识、挑战能力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充满挑战的社会,培养幼儿具备竞争意识,学会提出挑战与迎接挑战,是我们组织开展民间棋类游戏的一大目的。当多数幼儿熟悉棋类游戏的规则、玩法后,再鼓励幼儿进行对弈,这种对弈可以是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对弈,可以是家长与幼儿之间的对弈,还可以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对弈。例如:大班在开展民间棋类游戏活动后,幼儿好胜好强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幼儿都玩得很“上瘾”,你想胜我,我想胜你,进了二级,想进一级,进了一级还想当棋王。较量可谓无休无止,就在这无休无止的较量过程中,幼儿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并力争能够达到自己能力所及的最高水平。棋类游戏,既然是对弈,输赢自是不可避免,让幼儿从下棋中既能尝试到胜利的喜悦,又能从中承受失败的挫折,如何教幼儿对待胜败呢?在实践中,我发现,作为老师首先在孩子胜利时及时表扬,同时提醒幼儿不要自满,要看到不足之处,失败的孩子,要鼓励孩子增强自信心,激励他们,改正不足,正视失败,逐渐培养孩子乐观、拚搏、向上的良好素质。
四、在民间游戏中为孩子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而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为中心。
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另一方面,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如一些民间游戏“老鹰捉小鸡”,“老狼老狼几点了”等,孩子们在活动前首先要自主商量游戏的角色安排和规则等等,而且在每次活动中,孩子们也会碰到不一样的问题,如“小鸡离开了队伍怎么办?”“十点未到,有小动物先跑了”等问题引发幼儿的思考,讨论,幼儿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提供幼儿获得社会交往能力地机会,也学习如何共同商议,互相合作,互相配合,及如何与同伴共处协商的能力,同时可以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为中心。并且正确对待在游戏中的失败。在这些民间游戏活动中,给予他们交往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表达,逐渐学会了主动与人友好的交往。也培养了孩子乐观、向上的良好素质。
在挫折和历练中成长。是的,挫折,能使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学会分析和处理问题,真正地"长大"。遇见困难,挫折,采取不同的态度,对孩子个性的形成会有很大的影响:孩子在受挫折后如果得不到合适的引导常会失去自信,甚至会产生惧怕心理;如果得到合适的引导,孩子则会坦然面对挫折,从而培养幼儿的抗挫折能力以及不怕困难的意志力。借助民间游戏,在游戏中适时巧妙的引导他们学习如何去对待挫折,给予他们这方面的经验,使幼儿学会抵抗挫折,培养幼儿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品质。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